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禾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56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59頁,第2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20頁,第27字
音《唐韻》:餘頃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庾頃切,𡘋音潁。《玉篇》:禾末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實穎實栗。【傳】穎,垂穎也。【疏】穎是禾穗之挺,言其穗重而穎垂也。〈書序〉:唐叔得禾,異畝同「穎」。【傳】穎,穗也 —— 禾各生一莖,而合爲一穗。
义又,鐶也。《禮・少儀》:刀卻刃授穎。
义又,錐鋩也。《史記・平原君傳》:如錐之處囊中,乃穎脫而出。
音又,警枕也。《禮・少議》:穎杖琴瑟。【註】穎,警枕也。【疏】穎是穎發之義,故爲警枕。【釋文】穎,京領反。
义又,《韻會》:筆頭也。韓愈有〈毛穎傳〉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士才能拔類者亦曰穎。陸機〈文賦〉:拔尤取穎。
义又,姓。《左傳・隱元年》:穎考叔爲潁谷封人。後遂以爲氏。《急就篇》亦作潁。〇【按】穎當依《說文》隷禾部,《字彙》、《正字通》譌入頁部,今改正。
注解
〔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禾部。
〔穎〕字拼音是yǐ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頃、禾、;、匕、禾、頁。
〔穎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禾,頃聲。从禾與農作物有關。本义是穀穗。亦稱「穎片」。指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二枚苞片。
〔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ǐng] ⑴ 禾穗的末端,指某些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苞片。⑵ 草木的嫩芽。⑶ 物體的尖端。⑷ 毫毛的尖端。⑸ 指筆頭。⑹ 才能出眾。⑺ 指刀把末端的圓鐶。即刀鐶。⑻ 圓木枕。因睡久則歪,容易惊醒,故也稱警枕。⑼ 姓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穎的意思
穎颖
yǐngㄧㄥˇ基本解释
①禾穗的末端,指某些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苞片。
②草木的嫩芽。
③物體的尖端。
④毫毛的尖端。
⑤指筆頭。
⑥才能出眾。
⑦指刀把末端的圓鐶。即刀鐶。
⑧圓木枕。因睡久則歪,容易惊醒,故也稱警枕。
⑨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聲。从禾,頃聲。从禾與農作物有關。本義:穀穗。亦稱「穎片」。指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二枚苞片。
2.同本義。
glume;
穎,禾末也。从禾,頃聲。謂貫於穗及近於穗之芒秒。 —— 《說文》禾穗謂之穎。 —— 《小爾雅》異畝同穎。 —— 《書·歸禾序》實穎實賈。 —— 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嘉禾重穎。 —— 應貞《晉武帝華林園林》
穎果(乾果的一種,種皮和果皮合而爲一,裏面只有一粒種子)
3.錐芒。
awl;
乃穎脫而出,非特其末見而已。 —— 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
穎脫(將錐放在囊中,終將全部脫出。比喻能充分顯露內在的才能);短穎羊毫筆
形容词
◎聰敏。
intelligent;
靈運幼便穎悟。 —— 《南史·謝靈運傳》君性穎異。 —— 鄧文原《蘇府君墓表》
穎拔絕倫(聰敏過人,找不出第二個人);穎秀(聰慧出衆);穎哲(聰慧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余頃切頁碼第229頁,第6字續丁孫
穎
禾末也。从禾頃聲。《詩》曰:「禾穎穟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余郢反頁碼第585頁,第2行,第1字述
禾末也。從禾頃聲。《詩》曰:「禾穎穟穟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謂禾穂之端也,非謂𦬆爲穎,故《尚書》曰:『唐叔得禾,異畝同穎。』《白虎通》曰:『唐叔之禾,大,幾盈車;長,幾充箱。』穎者,銳也,故謂錐之末爲穎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余頃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292頁,第1字許惟賢第565頁,第5字
禾末也。
段注穎之言莖也。頸也。近於𥝩及貫於𥝩者皆是也。《大雅》。實穎實栗。毛曰:穎,垂穎也。《禹貢》鄭注曰:百里賦入總。謂入刈禾也。二百里銍。銍,𣃔去稿也。三百里秸。秸,又去穎也。四百里入粟,五百里入米者,遠彌輕也。《禮器》。稾鞂之設。鄭注。穗去實曰鞂。鞂與秸同物。鄭注《尙書》曰:去穎,謂用其𥝩也。注《禮器》曰:去實,謂用其穎也。《史記》曰:錐處囊中。穎脫而出。非特其末見而巳。《少儀》。刀卻刃授穎。是則穎在錐則卻於末。在刀則卻於刃。在禾則卻於𥝩也。渾言之則穎爲禾末。析言之則禾芒乃爲秒。
从禾。頃聲。
段注余頃切。十一部。
詩曰:禾穎穟穟。
段注《大雅・生民》文。今詩作禾役。毛曰:役,列也。玉裁按。役者,穎之叚借字。古支耕合韵之理也。列者,𥞥之叚借。禾穰也。此穎通穰言之。下章之穎則專謂垂者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禾末也。脱穎而出,刀末也。
禾末也,引申為凡末之稱。脱穎而出,穎,刀末也。
禾末也。脱穎而出,穎,刀末也。
白话解释
颖,禾苖的末稍。字形采用“禾”作边旁,“顷”是声旁。《诗经》上有诗句唱道:“禾穗多么成熟饱满。”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形構從禾、頃聲。從禾,表示與稻禾相關;頃聲,表示音讀。隸變作,楷書作穎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颖」。
穎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50頁,第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575頁,第1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43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88頁,第12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78頁,第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000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711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632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473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77頁,第20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84頁,第11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334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7167頁【補遺】第1707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439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606頁【崇文】第242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928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297頁,第5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619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685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