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画

6

agaj

tjln

eaek

42400

9画

6

122113222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8346

指紫荆、荆州。中国古代“九州”之一,春秋时楚国别称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補遺・申集 部首: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744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566頁,第16

標點整理本: 第1044頁,第25

正韻》:同「荊」。

注解

〔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補遺・申集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荆〕字拼音是jī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󱂏、刂

〔荆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艸,刑声。本义是一种灌木。

〔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īng] ⑴ 落叶灌木,叶有长柄,掌状分裂,开蓝紫色小花,枝条可编筐篮等(亦称“楚”)⑵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⑶ 中国古代“九州”之一,春秋时楚国别称⑷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⑸ 姓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荆的意思

jīngㄐㄧㄥ

基本解释

落叶灌木,叶有长柄,掌状分裂,开蓝紫色小花,枝条可编筐篮等(亦称“楚”)紫~。~条。~棘。披~斩棘。

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。负~请罪。

中国古代“九州”之一,春秋时楚国别称。~州。~璞(喻美质、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)。

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。拙~。山~。~妻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艸,刑声。本义:一种灌木。

2.灌木名。又名楚。

brambles;

荆,楚木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以牡荆书幡。 —— 《汉书·郊祀志》。注:“作幡柄也。”白刑堪为履。 —— 《广州记》

3.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。种类很多,有牡荆,黄荆,紫荆等。枝条柔韧,可编筐篮;果实可入药。

荆榛(有棘刺的灌木丛);荆钗裙布(荆枝作钗,粗布为裙。指妇女朴素或贫寒的服饰);荆天棘地(遍地荆棘。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);荆花(即紫荆花,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)

4.荆条。古代用为刑杖。

twigs of the chaste tree;

肉袒负荆。 ——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荆子(荆条作的挞具);荆朴(鞭笞,杖击);荆门(柴门);荆革(荆条皮鞭。鞭笞用的刑具);荆室(用荆条搭建的屋舍;借指穷苦人家);荆冠(用荆条编的帽子)

5.荆山的简称。

Jing mountain;

荆玉(荆山之玉;喻美质贤才);荆山玉(荆山产的美玉。相传楚卞和得璞玉于荆山);荆襄(泛指古荆州及襄阳郡地区);荆岑(荆山。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)

6.古国名。

Jing state;

荆之地。 —— 《墨子·公输》荆有云梦。荆有长松。荆人欲袭 宋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荆凡(西周时代的荆国(楚国)和凡国);荆尸(春秋时楚军阵法名);荆王(楚王);荆巫(荆楚的巫祝);荆吴(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。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)

7.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。

Jing prefecture;

正南曰荆州。 —— 《周礼·职方氏》荆州之民附 操者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》

荆州瘿(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);荆南(荆州一带。亦泛指南方);荆扬(荆州和扬州。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)

形容词

1.我的,属于我的 my——旧时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。

寒荆;老荆;荆人(对人称己妻的谦词);荆妻(对人称己妻的谦词);荆室(犹荆妇。称己妻的谦词)

2.贫寒的 。

poor;

荆柴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舉卿切頁碼24頁,第19

異體

荆楚木也。从艸𠛬聲。

𦮓

𦮓古文荆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西周早期金文从刀,兩㐅形。唐蘭以為象人的手足因荊棘而被創傷,人形訛為刀形,因而或加井,即創傷之創的本字,增艸而為荊棘之荊。劉釗以為象以刀斫荊之形,後加『井』聲。唐、劉二說都有道理,從金文的用法來看,此字為荊的本字,但從後世的演變來看,也是創傷的創的本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己英反頁碼90頁,第5行,第1

𦮓楚,木也。從艸刑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荊州因此爲名也,故其國名楚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90頁,第6行,第1

古文荊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舉卿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146頁,第4許惟賢63頁,第9

𦮓楚木也。

段注《林部》曰:楚,叢木。一名荆。是爲轉注。

从艸。刑聲。

段注舉卿切。十一部。

古文荆。

荊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5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75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73頁
4說文校箋第32頁,第19字
5說文考正第27頁,第16字
6說文今釋第98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86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46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50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18頁,第32字
11標注說文第32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277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700頁【補遺】第16233頁【補編】第14874頁
14通訓定聲第3465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83頁【崇文】第329頁
16說文句讀第95頁
17說文新證第68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467頁,第4字
19古字釋要第79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