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476頁,第1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35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03頁,第5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古協切;《韻會》:吉協切,𡘋音夾。《說文》:草實。《博雅》:豆角謂之莢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大司徒》:其植物宜莢。【註】莢物,薺莢王棘之屬。【疏】卽今人謂之皁莢是也。
义又,蓂莢,堯時瑞草。
义又,莢蒾。《本草》:葉似木槿及榆柞小樹。
义又,錢名。《前漢・食貨志》:漢興,以爲秦錢重難用,更令民鑄莢錢。【註】如榆莢也。
义又,陵名。《水經注》:李夫人塚,塚形三成,世謂之莢陵。
义又,姓。《通志・氏族略》:莢氏。《風俗通》:莢成僖子,晉大夫。王僧孺《百家志》:荀永之娶平陽莢氏。
卷目:考證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愛日堂藏本: 第592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6頁,第27字
《周禮・地官・大司徒》其植物宜莢。
謹照原文莢字下增物字。
注解
〔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莢〕字拼音是jiá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夾。
〔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á] ⑴ 一種植物果實的類型。由一個心皮生成的單子房發育而成,果皮成熟時乾燥,扁而長,沿兩邊裂開;開裂後,果皮成對稱的兩片。豆類植物的果實,大都如此。如:“豆莢”、“皂莢”、⑵ “榆莢”。宋·范成大《初夏詩二首之一》:“桑葉露枝蠶向老,菜花成莢蝶飛來。”亦稱為“莢果”。⑶ 姓。如春秋時晉國有莢成僖子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荚的意思
荚莢
jiáㄐㄧㄚˊ基本解释
◎豆科植物的长形果实,亦指狭长无隔膜的其他草木的果实。豆~。~果。皂~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艸,夹声。本义:“荚果”的简称。
2.同本义。豆科植物的长角果或蓇葖,为单片或有两个以上果片(如蒴果)。
pods of leguminous plants;
荚,草实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豆角谓之荚。 —— 《广雅》得时之菽,其荚二七,以为族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审时》其植物宜荚物。 —— 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注:“荠荚王棘之属。”
豆荚;皂荚;结荚;荚物(植物果实的一种名称。凡草木结实时,有狭长的果皮包裹着,至成熟时,皮自破裂而籽出者,统称荚物);荚钱(榆荚钱的简称,又名五分钱)
3.某些树木的翅果。
samara;
榆荚还飞买笑钱。 —— 李商隐《和人题真娘墓》
越南字释义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古叶切頁碼第25頁,第11字續丁孫
莢
艸實。从艸夾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尺俠反頁碼第92頁,第7行,第3字述
艸實。從艸夾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周禮》「其植艸宜莢物」是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古叶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51頁,第1字許惟賢第65頁,第11字
艸實。
段注《周禮》曰:墳衍植物宜莢物。按莢物兼艸木言。
从艸。夾聲。
段注古叶切八部。
莢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7頁,第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77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7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34頁,第5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8頁,第15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02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93頁,第4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480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56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9頁,第21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33頁,第8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85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721頁【補遺】第16235頁【後編】第1821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599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85頁【崇文】第33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0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480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81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