蛟

jiāo ㄐㄧㄠ

12画

6

juqy|jury

liyck

isoo

50148

12画

6

251214413434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86DF

指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。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591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081頁,第37

標點整理本: 第1055頁,第11

唐韻》:古肴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肴切,𡘋音交。說文》:龍之屬也,池魚三千六百,蛟來爲之長,能率魚飛,置笱水中,卽去。𡌨》:蛟,其狀似蛇而四足,細頸,頸有白嬰,大者數圍,卵生,眉交,故謂之蛟。山海經》:蛟大者十數圍,卵如一二石甕,能吞人。述異記》:虎魚老者爲蛟。酉陽雜俎》:魚二千斤爲蛟。禮・月令》:季夏,命漁師伐蛟。前漢・武帝紀》:自尋陽浮江,親射蛟江中,獲之。

又,蛟羊。述異記》:蛟羊似羊而無角。

注解

〔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

〔蛟〕字拼音是jiā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交

〔蛟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虫,交声。本义是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。

〔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āo] ⑴ 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⑵ 指鼍、鳄之类的动物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蛟的意思

jiāoㄐㄧㄠ

基本解释

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。~龙得水。

指鼍、鳄之类的动物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虫,交声。本义: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。

2.同本义。

mythical flood dragon;

蛟,龙之属也。池鱼,满三千六百,蛟来为之长,能率鱼飞置笱水中,即蛟去。 —— 《说文》其中有虎蛟。注:“蛟似蛇四足,龙属。”母龙曰蛟。 —— 《抱朴子》义兴水中有蛟。(蛟,这里指鼍,鳄一类的动物。)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
蛟虬(蛟与虬。虬: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。亦泛指水族);蛟螭(蛟龙。螭:传说为蛟龙之属的一种动物);蛟兕(蛟龙与兕牛)

3.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。

hornless dragon;

蛟,龙属。无角曰蛟。 —— 《韵会》乘六蛟兮蜿蝉。 —— 《楚辞·守志》。注:“龙无角曰蛟。”

4.又指小龙或母龙。

young or male dragon;

麾蛟龙使梁津兮,诏西皇使涉予。 —— 《楚辞》。王逸注:“小曰蛟,大曰龙。”

5.通“鲛”。鲨鱼。

shark;

胁蛟犀兕,坚若金石。 —— 《商君书·弱民》自寻阳浮江,亲射蛟江中。 —— 《汉书·武帝纪》

蛟革(鲨鱼皮);蛟胎(用鲨鱼皮制成的剑鞘);蛟鱼(传说中的人鱼)

6.通“鲛”。蛟人。传说居于海底的人 。

person resem bling tlood dragon;

蛟珠(传说蛟人所泣之珠);蛟绡(传说蛟人所织的丝织品。泛指绢帛)

古壮字释义

读音gyau。 蜘蛛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肴切頁碼444頁,第24

蛟龍之屬也。池魚滿三千六百,蛟來爲之長,能率魚飛。置笱水中,卽蛟去。从虫交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古肴切頁碼1049頁,第6行,第1

蛟龍之屬也。池魚滿三千六百,蛟來爲之長,能率魚飛。置笱水中,即蛟去。從虫交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肴切古音第二部頁碼2677頁,第2許惟賢1164頁,第11

蛟龍屬。無角曰蛟。

段注各本作龍之屬也四字。今依《韵會》正。龍者,鱗蟲之長。蛟其屬。無角則屬而別也。郭氏《山海經》傳曰:似蛇。四腳。細頸。頸有白嬰。大者數圍。卵生。子如一二斛瓮。能呑人。按蛟或作鮫。然鮫者魚名。其字不相代也。

从虫。交聲。

段注依《韵會》本四字在此。古肴切。二部。

池魚滿三千六百。蛟來爲之長。能䢦魚而飛。

段注《韵會》有而字。

置笱水中卽蛟去。

段注䢦者,先導也。曲竹捕魚曰笱。

白话解释

蛟,龙属。池鱼满三千六百,蛟来作水中王,能带领鱼群飞。如果在水中投放鱼笼,那么蛟就会变形这片水域。字形采用“虫”作边旁,“交”作声旁。

蛟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80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1133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842頁
4說文校箋第591頁,第15字
5說文考正第528頁,第17字
6說文今釋第1956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3287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6576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815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51頁,第30字
11標注說文第567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4673頁,第4字
13說文詁林第12974頁【補遺】第17951頁
14通訓定聲第1246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165頁【崇文】第4657頁
16說文句讀第1932頁
17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54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229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