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827頁,第1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84頁,第1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59頁,第6字
音《唐韻》:去戰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詰戰切,𡘋音繾。《說文》:謫問也。《廣雅》:責也。《廣韻》:怒也、讓也。《正韻》:誚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畏此譴怒。【傳】罪責也。《戰國策》:太卜譴之曰:周之祭地爲祟。【註】謫問也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譴,喘轉也。【註】猶宛轉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姓也。
注解
〔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譴〕字拼音是qi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遣。
〔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ǎn] ⑴ 責備。如:“天譴”、“譴責”。漢•王充《論衡•;自紀》:“文貴夫順合眾心,不違人意,百人讀之莫譴,千人聞之莫怪。”因罪受罰或被貶。如:“譴謫”。《元史•;卷一七四•;張孔孫傳》:“濫官放譴,不可復加任用。”罪過。《北史•;卷四十•;李彪傳》:“臣有大譴,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,造室而請死。”明•;湯顯祖《南柯記•;第二十三齣》:“怎那經文呵,明寫著外面無干,偏則是女人之譴?”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谴的意思
谴譴
qiǎnㄑㄧㄢˇ基本解释
①责备。~让(斥责)。~责。
②贬谪。~谪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本义:责备,斥责。
2.同本义。
accuse; censure; ask reprovingly; condemn;
谴,谪问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谴,呵也。 —— 《苍颉篇》畏此谴怒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闻而谴友。 —— 《孔子家语·五行》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,因谴之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前者,失救泾河老龙,获谴于我皇后帝。 —— 《西游记》
谴谪(责备);谴斥(受责备);谴告(谴责警告);谴呵(谴责申叱);谴咎(谴责罪过);谴怒(怒责)
3.旧时官吏被贬或谪戍。
relegate;
又不得已而谴,则为之择地而居。 —— 刘禹锡《上杜司徒书》
谴谪(官吏因罪降级,调往边远地方);谴客(被贬谪的人);谴域(谪迁之地);谴逐(贬谪放逐)
名词
◎罪过 fault臣有大谴。——《北史·李彪传》欲以改正思谴,除凶致吉。——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去戰切頁碼第75頁,第27字續丁孫
譴
謫問也。从言遣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喫絹反頁碼第213頁,第2行,第1字述
謫問也。從言遣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去戰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398頁,第9字許惟賢第179頁,第19字
謫問也。从言。遣聲。
段注去戰切。十四部。
白话解释
谴,对罪行处治并追问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遣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從言、(?)聲,篆文從言、遣聲,隸書、楷書同篆文。字從「言」為義符,表示是與言語有關的動作;從「(?)」、「遣」為聲符,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?」字本義為「?商小塊也」,不過古文字學家都主張「?」字本義為「派遣軍隊」;「遣」字本義為「縱也(放走)」,二字都與「譴」義無關,因此不兼義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譴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51頁,第5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16頁,第5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71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04頁,第15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97頁,第14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346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606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402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514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62頁,第13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05頁,第6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780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3123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895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15頁【崇文】第85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99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109頁,第3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271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