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画

10

khgp

ylmr

jiyw

35307

13画

10

2512125151454

半包围结构

基本区U+9063

指派遣。派遣。释放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25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263頁,第19

標點整理本: 第1247頁,第16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:去演切;《正韻》:驅演切,𡘋音繾。說文》:縱也。廣韻》:送也。儀禮・既夕》:書遣于策。【註】遣,猶送也。

又,《正韻》:祛也、逐也、發也。左傳・僖二十三年》:姜氏與子犯謀,醉而遣之。前漢・孔光傳》:遣歸故郡。

又,《廣韻》:去戰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詰戰切,𡘋繾去聲。廣韻》:人臣賜車馬曰遣車。正韻》:將葬而祭,曰遣奠;既祭,乃包牲體,載之以車,隨柩而行,曰遣車。禮・檀弓》:遣車一乗。【註】人臣賜車馬者,乃得有遣車。

注解

〔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

〔遣〕字拼音是qiǎ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𠳋

〔遣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。本义是释放。

〔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ǎn] ⑴ 派,送,打发⑵ 排解,发泄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遣的意思

qiǎnㄑㄧㄢˇ

基本解释

派,送,打发。派~。~送。差( chāi )~。调( diào )~。~返(遣送回到原来的地方)。~散( sàn )。~词(说话、写文章运用词语)。

排解,发泄。~闷。消~。~兴( xìng )。~怀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辵( chuò )。本义:释放。

2.同本义。

release;

遣,纵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遣之日读诔。 —— 《周礼·太史》。注:“谓祖庙之庭,大奠将行时也。”大丧饰遣车。 —— 《周礼·巾车》书遣于策。 —— 《仪礼·既夕礼》遣车视牢具。 —— 《礼记·杂记》。“送葬载牲体之车也。”遣车一乘。 —— 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:“人臣赐车马者,乃得有遣车”。按,此字古专于用凶礼。

遣俘(遣还俘虏);遣还(犹遣返)

3.派。派去。

send; dispatch;

赵王于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 秦。 ——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权意不欲遣质。 —— 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注乃遣张良往立 信为 齐王,征其兵击 楚。 ——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愿勿遣。 —— 汉· 刘向《列女传》王终遣之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。 —— 《桃花源记》遣李进诚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调遣(调派;差遣);差遣(分派到外面去工作);遣使(派遣使者);遣人去请医生;遣价(差遣仆人);遣官(派遣官员);遣员(差遣人员);遣军(派遣军队)

4.贬谪;放逐。

relegate; exile;

姜氏与 子犯谋醉而遣之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遣归故郡。 —— 《汉书·孔光传》帝不悦而遣太子。 —— 《潜夫论》

遣归(贬谪、释放或休弃而令归);遣谪(流放边远地区);遣刑(清代放逐犯人到极边远的地方去服苦役的刑罚);遣斥(斥逐);遣犯(指放逐在边地服刑的囚犯);遣流(发配,流放)

5.发送;打发。

send; dismiss;

笑而遣之。 —— 宋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婿固不遣。 —— 明· 崔铣《洹词·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厚资而遣之。 —— 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时方冬停遣。 —— 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遣日(打发时光,消遣);遣书(发信);遣发(打发,排遣);遣闲(打发闲暇);遣嫁(出嫁);自遣(排遣愁闷,安慰自己)

6.古时指丈夫休弃妻子 。

cast off one's wife and send her home;

遣行(谓妻子被丈夫休弃离去)

7.抒发。

express;

奈何天,伤怀日,寂寥时,试遣愚衷。 —— 《红楼梦》

遣哀(抒发哀思);遣欲(排除欲念);遣除(犹排除);遣恶(除恶)

8.运用 。

apply;

遣用(使用,运用)

9.白天雨止放晴 。

clear up(after rain);

遣昼(久雨至午稍停)

10.使,让 。

let; allow;

遣令(犹指使);遣唤(犹传唤)

越南字释义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下反切去衍切頁碼53頁,第26

遣縱也。从辵𨺫聲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𦥑、从𠂤,會派遣軍隊之意。其後或加『一』、『口』、『辵』、『走』等義符,強化派遣的意義。西周晚期以後『𦥑』逐漸訛變,遂成今形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四反切喫善反頁碼155頁,第3行,第2

遣縦也。從辵𨺫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下反切去衍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87頁,第3許惟賢128頁,第9

遣縱也。

段注《糸部》曰縱,緩也。一曰舎也。

从辵。𠳋聲。

段注去衍切。十四部。

白话解释

遣,释放。字形采用“辵”作边旁,“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從?、從?,會派遣軍隊之意,甲骨學者都以為是「遣」字的初文,隸定可作「?」。金文繼承這個形體,或加繁文「口」,或加義符「辵」,加強行動之意。戰國文字從辵、?聲;或作「」,改義符「?」為聲符「」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都從辵、?聲。「遣」從「辵」為義符,表示與行動有關;從「?」為聲符,有兼義功能,依《說文》,「?」字本義為「?商小塊也」,不過古文字學家都主張「?」字本義為「派遣軍隊」,此義與「遣」有關,故有兼義功能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遣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02頁,第16字
2陳昌治本第152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128頁
4說文校箋第72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67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230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407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101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350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41頁,第32字
11標注說文第72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550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2499頁【補遺】第16359頁
14通訓定聲第2895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54頁【崇文】第613頁
16說文句讀第206頁
17說文新證第126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394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91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