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40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69頁,第2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56頁,第6字
音《唐韻》:毘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薄必切;《正韻》:薄密切,𡘋音佖。《說文》:鄭地。《春秋・宣十二年》: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于邲。【註】在鄭州管城縣。
义又,姓。見《姓苑》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兵媚切,音祕。《廣韻》:好也。
注解
〔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。
〔邲〕字拼音是b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必、⻏。
〔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ì] ⑴ 古地名,中国春秋时属郑,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。⑵ 姓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邲的意思
邲
bìㄅㄧˋ基本解释
①古地名,中国春秋时属郑,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。
②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古地名 Bi village,在今河南省荥阳以北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毗必切頁碼第208頁,第20字續丁孫
邲
晉邑也。从邑必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晉楚戰于邲。」
附注王筠句讀:「邲,鄭邑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脾必反頁碼第534頁,第6行,第1字述
晉邑也。從邑必聲。
鍇注臣鍇按:春秋晉楚戰于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毗必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153頁,第4字許惟賢第508頁,第4字
晉邑也。
段注杜曰:邲,鄭地。按《水經注・濟水》篇曰:次東得宿胥水口。濟水與河渾濤東注濟水於此。又兼邲目。《春秋》宣公十三年。晉楚之戰。楚軍於邲。卽是水也。顧氏祖禹曰:其地葢卽熒口受河之處。今在河陰縣西。
从邑。必聲。
段注毗必切。十二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晉楚戰于邲。
段注宣十二年《左傳》文。
邲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11頁,第6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528頁,第5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08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64頁,第19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55頁,第19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916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584頁,第4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412頁,第3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353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62頁,第1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61頁,第14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109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6617頁【補遺】第16984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553頁,第4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555頁【崇文】第221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844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290頁,第3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635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