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43頁,第1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71頁,第1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57頁,第27字
音《廣韻》:丑饑切;《集韻》:抽遲切;《韻會》:丑脂切,𡘋音絺。《說文》:周邑也。在河內野王縣。
音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郗與郄別。黃長睿曰:郄詵,晉大夫郤縠之後;郗鑒,漢御史大夫郗慮之後。姓源既異,音讀各殊,後世因俗書相混,不復分郄、郗爲二。陸龜䝉詩「一段淸光染郗郎」,亦誤讀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香依切,音希 —— 骨節閒也。
注解
〔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。
〔郗〕字拼音是x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希、⻏。
〔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ī] ⑴ 古地名,周郗邑,今在河南沁阳县。⑵ 姓氏。在《百家姓》排名234名。㈡ [xī] ⑴ 郗”,旧读(chī),南京官话:chr1,中古拟音:thrii,丑飢切。现今普通话字典普遍从俗从讹,采纳半边音xī。台湾地区读为“痴”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郗的意思
郗
1chīㄔ基本解释
①古地名,周郗邑,今在河南沁阳县。
②姓氏。在《百家姓》排名234名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音chī。敕伊切音絺,支韵
2.春秋周邑名 Xi town。故地在今河南省沁阳县。
3.姓也,苏氏之子封于郗,为郗氏。郗郗出自姬姓,黄帝的后裔苏忿生,在周武王时,官位至司寇,有清廉之声名,其庶子受封于“郗邑”(今中国河南省泌阳县),后人于是以“郗”为姓。
郗, 己姓。《说文》云:“ 周邑。” 野王西北。 —— 宋· 罗泌《路史》
(* 按后世与“郄”混,黄伯思《法帖刊误》:“自太尉郗鉴后,为江左名族,其姓读如絺绣之絺(chi),而世人以俗书"郗”作“郄'(xi).因读为”郤诜“之郤,非也。郤诜乃晋大夫郤谷;郗鉴乃汉大夫郗虑之后。姓原既异,音读迥殊。后世因俗书相乱,郗郄二姓遂不复辨。 姓氏正音应将chi音放在前面,不能只在后面表述,容易以讹传讹。 感谢网友【海晓】的反馈!)
郗
2xīㄒㄧ基本解释
◎郗”,旧读(chī),南京官话:chr1,中古拟音:thrii,丑飢切。现今普通话字典普遍从俗从讹,采纳半边音xī。台湾地区读为“痴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丑脂切頁碼第208頁,第11字續丁孫
郗
周邑也。在河內。从邑𢁫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丑脂反頁碼第533頁,第5行,第2字述
周邑也,在河内。從邑希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按:杜預曰:『河内野王縣西南絺城。』是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丑脂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150頁,第1字許惟賢第506頁,第5字
周邑也。在河內。
段注《左傳》隱十一年。王與鄭人蘇忿生之田。溫,原,絺,樊,隰郕,欑茅,向,盟,州,陘,隤,懷。杜曰:絺在野王縣西南。按郗者本字。絺者古文假借字也。《前志》河內郡波縣。孟康云有絺城。《後志》亦云河內波有絺城。按許但云河內,不云某縣者。有所未審也。
从邑。希聲。
段注丑脂切。十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郗【囗】。晉人有姓郗者,實即郄之誤,與郤同。
晉人有姓郗者,實即郄之誤,郄者,卻之俗體。
郗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10頁,第11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527頁,第5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08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64頁,第10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55頁,第10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914頁,第5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581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407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350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62頁,第5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61頁,第5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104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6606頁【補遺】第16982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443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554頁【崇文】第2213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841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277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282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634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