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154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18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05頁,第25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力求切,音留。《說文》:殺也。徐鍇曰:《說文》無劉字,偏旁有之,此字又史傳所不見,疑此卽劉字也。从金、从丣,刀字屈曲,傳寫誤作田爾。〇【按】《玉篇》作古文劉字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力救切,音溜 —— 梁州謂釜曰鎦。揚子《方言》:甑,自關而東或謂之酢鎦。
注解
〔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鎦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iú、li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留。
〔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iú] ⑴ 同“劉”。殺。《玉篇•金部》:“鎦,古劉字。”《廣韻•尤韻》:“鎦,殺也。”⑵ 鎦金,用溶解在水銀裡的金子塗刷在銀胎或銅胎器物上,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鍍金方法。明劉侗、于奕正《帝京景物略•城北内外•千佛寺》:“尊天二十四像,穆肅慈猛,相具神足,衣冠法故,範鎦質良。”⑶ 化學元素“鑥”的舊譯。⑷ 姓。《篇海類編•珍寳類•金部》:“鎦,姓。”㈡ [liù] ⑴ 釜。《集韻•宥韻》:“梁州謂釜曰鎦。”甑。《增補五方元音•牛韻》:“鎦,甑也。”⑵ 方言。鎦子,戒指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镏的意思
镏鎦
1liúㄌㄧㄡˊ基本解释
◎〔~金〕中国特有的镀金法,所镏的金层经久不退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同“刘”。杀戮。
kill;
镏,杀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
2.镏金。
gold-plating;
尊天二十四像,穆肃慈猛,相具神足,衣冠法故,范镏质良。 —— 明· 刘侗、 于奕正《帝京景物略》
名词
1.姓。
2.另见 liù。
镏鎦
2liùㄌㄧㄡˋ详细解释
名词
1.釜,古代的炊事用具,相当于现在的锅。
a kind of 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;
梁州谓釜曰镏。 —— 《集韵》
2.〈方〉∶镏子,戒指 。
ring;
手镏。
3.另见 liú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力求切頁碼第470頁,第8字續丁孫
鐂
異體鎦
殺也。
鉉注徐鍇曰:「《說文》無劉字,偏㫄有之,此字又史傳所不見,疑此卽劉字也。从金从丣,刀字屈曲,傳寫誤作田尔。」
蔣注案:今所見劉字,有从丣、从戼(𩇨)兩形;从丣,與音合,千古不變;从戼(𩇨),與今字形合,疑後人所改,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劉記印卽已从戼。參閱清顧藹吉《隸辨》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里由反頁碼第1099頁,第6行,第1字述
殺也。從金畱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「虔𭄘我邊陲」本此字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力求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854頁,第7字許惟賢第1241頁,第7字
𭄘
異體劉
殺也。
段注《般庚》。重我民。無盡劉。《君奭》。咸劉厥敵。《左傳》成十三年。䖍劉我邊垂。《釋詁》。劉,殺也。書《孔傳》,左杜注同。
从金刀。
段注此會意。从金,殺義未著。必从金刀而後著。
丣聲。
段注丣者,古文酉也。力求切。三部。此篆二徐皆作鐂。別無劉篆。鐂,古書䍐用。古未有姓鐂者。且與殺義不協。其義訓殺,則其文定當作劉。楚金疑脫劉篆。又疑鐂之丣下本作刀。轉寫譌田。後說是也。《竹部》有𥷢,劉聲。《水部》有𤄉,劉聲。又劉劉,杙。又劉向,劉歆。以許訂許。此必作劉。若無劉字。劉聲無本矣。今輒更正篆文。以𢧵斷眾疑。至若此字丣聲,非戼聲。絕無可疑者。二徐固皆不誤。葢凡丣聲之字皆取㬪韵而又雙聲。丣戼皆在古音第三部。而各有其雙聲。故二聲不可淆混。東漢一代持卯金刀之說。謂東卯西金。從東方王於西也。此乃讖緯鄙言。正馬頭人,人持十,屈中,止句一例。所謂不合孔氏古文,謬於史籀之野言。許之所以造《說文》者,正爲此等。矯而煣之。檃而桰之。使六書《大明》。以視何休之恃此說經。其相去何如也。正劉爲劉。許君之志也。或疑其有忌諱而隱之。夫改字以惑天下後世。君子不出於此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姓劉當作貍,丹朱貍姓。俚、聊雙聲,《莊子》「執貍之狗」亦作畱。
段說非。劉為鐂之或體是也。是出或體耳。或以漢人忌諱而掩之,亦非。《爾雅》鐂訓陳,凡殺與陳往往相近。「尸諸市朝」、「肆諸市朝」皆有殺誼,而尸、肆亦皆訓陳。
劉即其或體。劉姓,堯之後。丹朱(見《園語》,姓貍,其後有劉累,故今姓劉者,其本字實當作貍(貍,劉也;猶俚,聊也,貍、劉本雙聲也。《莊子》「執貍之狗」,貍當作留。留、貍,劉,俚、聊皆雙聲字。虔劉乃劉之本訓。
劉當係鐂之或體。姓劉者當作貍,丹朱貍姓,俚,聊也。《莊子》「執貍之狗」,貍亦作畱,畱,貍,劉、貍,俚、聊皆雙聲字。○劉訓陳者,陳與殺二誼相成。如 「肆諸市朝」亦作尸,肆尸本皆訓陳也,此又訓殺矣。
鎦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933頁,第6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202頁,第3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92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626頁,第14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59頁,第1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080頁,第7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472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958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971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73頁,第9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603頁,第8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973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663頁【補遺】第18041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952頁,第1字 |
15 | 通訓定聲 | 第952頁,第2字 |
16 | 說文義證 | 第1242頁【崇文】第4965頁 |
17 | 說文句讀 | 第2056頁 |
18 | 說文新證 | 第927頁,第2字 |
19 | 章授筆記 | 第586頁,第5字 |
20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607頁,第1字 |
21 | 古字釋要 | 第1291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