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下 部首:黍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636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517頁,第2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519頁,第3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郎奚切;《正韻》:鄰溪切,𡘋音犂。《說文》:履黏也。作履黏以黍米。
义又,國名,在上黨東北殷侯國。《書・西伯》戡黎〔釋文〕:黎,國名。又,《山海經》有牛黎之國。
义又,縣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魏郡黎陽縣。
义又,山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黎山在黎陽之南。
义又,水名。《書・禹貢》:導弱水至于合黎。【傳】合黎,水名,在流沙之東。
义又,玉名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懸黎垂棘,夜光在焉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衆也。《書・堯典》:黎民於變時雍。【孔疏】:黎,衆也。
音又,《正韻》:黑也。與黧同。《書・堯典》〔蔡傳〕:黎,黑也;黎民,黑髮之人。《釋名》:土靑曰黎,似黎草色也。
义又,與邌同。黎明,比明也。《史記・高帝紀》:黎明圍宛城。【註】《索隱》曰:黎,猶比也 —— 謂比至天明也。
义又,與瓈同。玻瓈,《本草》作頗黎。
义又,與蔾同。《左傳・襄二十五年》引《易》「據于蒺蔾」作蒺黎。
义又,姓。黎侯國之後。
义又,人名。《書・堯典》乃命羲和〔傳〕:重黎之後有羲氏、和氏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憐題切,音藜。又,《集韻》:良脂切,音棃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黍部。
〔黎〕字拼音是lí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黍、、;、𥝢、。
〔黎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黍,利省声。本义是黍胶。以黍米制成。古代用以粘履。
〔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í] ⑴ 众,众多⑵ 古通“黧”,黑色。⑶ 古国名。⑷ 姓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黎的意思
黎
líㄌㄧˊ基本解释
①众,众多。~民。~庶。
②古通“黧”,黑色。
③古国名。
④姓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形声。从黍,利省声。本义:黍胶。以黍米制成。古代用以粘履。
2.假借为“齐”。众多,数目很多。
numerous;
民靡有黎,具祸以烬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黎,众也。 —— 《尔雅》黎民于变时雍。 —— 《书·尧典》。传:“众也。”以能保我子孙黎民。 —— 《礼记·大学》。注:“众也。”觉悟黎烝。 —— 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。注:“黎烝,众庶也。”黎民不饥不寒。 ——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又如:黎庶(民众;百姓);黎氓(黎民,人民);黎甿(黎民,人民);黎首(黎民·黔首)
3.颜色黑中带黄。
with a dark complexion; weather beaten;
土青曰黎。似黎草色也。则谓借为藜。 —— 《释名》今王播弃黎老。 —— 《国语·吴语》。注:“东棃寿征也。”厥土青黎。 —— 《书·禹贡》面目黎黑。 —— 司马迁《史记》
4.老,年纪大。通“梨”、“耆”。
old;
黎,老也。 —— 《方言十二》
黎老(老人)
动词
1.粘 stick。古时用黍米打糨子,用来粘鞋子。
古人作履,粘以黍米,谓之黎。 —— 宋· 罗愿《尔雅翼》
2.比及,等到。
till; when; by the time;
黎明,围宛城三匝。 —— 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名词
1.古诸侯国名 Li state,在今山西黎城,一说在今长治西南。
黎侯寓于 卫。 —— 《诗·邶风·式微》
2.少数民族名,住在海南岛 。
Li nationality;
黎弓(黎族人所使用的弓箭);黎单(黎族人所织青红相间的木棉布)
3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