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90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15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77頁,第7字
音《廣韻》:居黝切;《集韻》:吉酉切,𡘋音朻。《說文》:繩三合也。《史記・賈誼傳》:何異糾纆。【註】《通俗文》云:合繩曰糾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舉也。《書・冏命》:繩愆糾謬。【疏】糾,謂發舉其愆過。《左傳・昭六年》:糾之以政。【註】糾,舉也。
义又,《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:以糾萬民。【釋文】糾,察也。又,〈小宰〉:凡宮之糾禁。【註】糾,猶割也、察也。
义又,《詩・魏風》:糾糾葛屨。【傳】猶繚繚也。【疏】稀疏之貌。
义又,《後漢・公孫瓚傳》:糾人完聚。【註】糾,收也。
义又,《後漢・荀彧傳》:收離糾散。【註】糾,合也。又,《玉篇》:吿也。《廣韻》:督也、參也、急也、戾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舉夭切,音矯。《詩・陳風》:舒窈糾兮。【傳】窈糾,舒之姿也。
音又,《正韻》:舉有切,音九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居由切,結也。嵆康〈琴賦〉:瀄汨澎湃,䖤蟺相糾;放肆大川,濟乎中州。
义《正字通》:俗從斗作紏,非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糾在丩部,今倂入。
注解
〔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糾〕字拼音是ji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丩。
〔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ū] ⑴ 见“纠”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𠃚的意思
基本释义
𠃚
◎同“纠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居虯切頁碼第67頁,第12字續丁孫
𠃚
異體丩、𠃏
相糾繚也。一曰瓜瓠結丩起。象形。凡丩之屬皆从𠃚。
附注按:丩、糾為古今字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飢酬反頁碼第190頁,第6行,第1字述
相糾繚也,一曰瓜瓠結丩起。象形。凡丩之屬,皆從丩。
鍇注臣鍇曰:「瓜蔓接續生爲糾也。朻木字從此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居虯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351頁,第1字許惟賢第158頁,第4字
相糾繚也。
段注丩糾曡韵。糾繚亦曡韵字也。《毛傳》曰:糾糾猶繚繚也。繚,纏也。
一曰瓜瓠結丩起。
段注謂瓜瓠之縢緣物纏結而上。如詩言南有樛木。甘瓠纍之。
象形。
段注象交結之形。居虯切。三部。《眞誥》一卷爲一㢧。㢧當卽是𠃚字。一丩猶言一縛。丩卷雙聲。故謂卷爲丩也。
凡丩之屬皆从丩。
白话解释
丩,绳线相互纠缠。另一种说法认为,“丩”是瓜瓠的藤,收缩纠结。字形像纠结的形状。所有与丩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丩”作边旁。
丩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34頁,第4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91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5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91頁,第7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86頁,第5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98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513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231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446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54頁,第12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91頁,第11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683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2864頁【補遺】第16417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971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87頁【崇文】第74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61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153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681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242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