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武英殿刻本: 第545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34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66頁,第7字
义《集韻》:垂,古作。𡍮註詳六畫。
注解
〔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𡍮〕字拼音是chuí,嵌套结构,可拆字为𡈼、𠈌、;、𠦬、一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𡍮的意思
基本释义
𡍮
◎同“垂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是爲切頁碼第456頁,第24字續丁孫
𡍮
異體垂、𡸁
遠邊也。从土𠂹聲。
附注《玉篇・土部》:「𡍮,《說文》垂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是吹反頁碼第1073頁,第5行,第1字述
逺邊也。從土𠂹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是爲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771頁,第2字許惟賢第1205頁,第1字
遠邊也。
段注辵部曰:邊者,行𡍮崖也。𡍮者,遠邊也。崖者,高邊也。邊本謂行於𡍮崖。因之𡍮崖有遠邊高邊之偁。厓有山邊之偁矣。《逍遙游》。翼若𡍮天之雲。崔云:𡍮猶邊也。其大如天一面雲也。《漢書》。千金之子,坐不𡍮堂。謂坐不於堂之邊也。𡍮本謂遠邊。引申之,凡邊皆曰𡍮。俗書邊𡍮字作𨼦。乃由用𡍮爲𠂹。不得不用𨼦爲𡍮矣。《𨸏部》曰:𨼦,危也。則無邊義。
从土。𠂹聲。
段注是爲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邊垂。垂下當作𠂹。
遠邊也。邊垂。𠂹下。
邊垂。下𠂹。
白话解释
垂,偏远边疆。字形采用“土”作边旁,“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〈王作?姬鼎〉「垂」字作「(?)」,下不從土;戰國文字作、,下並從土,如〈二十九年高都令劍〉工師之名「垂」作「」。篆文「垂」有兩形,一類作?,下不從土,《說文‧?部》:「?,艸木華葉?,象形。」像草木花葉下垂之形,含有「下垂」的意思。一類下從「土」作垂,「?」本「垂」之初文,後引申為邊疆之義,轉注為從「土」、「?」聲的「垂」,保留其「下垂」之本義。《說文‧土部》:「垂,遠邊也。从土、?聲。」指邊疆,是「陲」字初文,後來引申為下垂、懸掛等義,轉注為從「阜」、「垂」聲的「陲」,保留「遠邊」之本義。「垂」從土、?聲,表示與土地邊際相關;從垂,表示音讀,兼表「僻遠」之義,本義為僻遠邊境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臺灣標準字作「垂」,規範字作「垂」。
垂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905頁,第7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166頁,第7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67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608頁,第2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43頁,第5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015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373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757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887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61頁,第20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84頁,第7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813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313頁【補遺】第18003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998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06頁【崇文】第482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992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570頁,第1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300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57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