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画

8

dufy

kjkni

gduq

11画

8

13443112354

左右结构

扩展BU+2163A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下 部首:大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597頁,第15

同文書局本: 第252頁,第25

標點整理本: 第188頁,第15

同「執」。

注解

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大部

𡘺〕字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㚔、丸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𡘺的意思

基本释义

𡘺

同“执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之入切頁碼345頁,第7

𡙕

異體𡘺、執

𡙕捕罪人也。从丮从㚔,㚔亦聲。

附注董作賓《殷曆譜》:「㚔,象手械,即拲字,蓋加於俘虜之刑具也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㚔拘人,人形或跪或立,但雙手一定套在㚔(梏)中。金文人形與㚔形分離,訛為丮,或加廾,或於人形下端加『止』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之習反頁碼841頁,第1行,第2

𡙕捕罪人也。從丮、㚔,㚔亦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丮音掬,持也。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之入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983頁,第1許惟賢866頁,第5

𡙕捕辠人也。

段注辠各本作罪。今依《廣韵》。《手部》曰:捕者,取也。引申之爲凡持守之偁。

从丮㚔。

段注會意。

㚔亦聲。

段注之入切。七部。今隷作執。

白话解释

执,抓捕罪人。字形采用“丮、幸”会义,“幸”也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作,像在俘虜或罪人的兩手上加上桎梏,像桎梏之形。金文人手已與刑具分離,或增添「廾」形,表示手持桎梏,加諸罪刑徒。形變為,與戰國文字、篆文構形相同,今隸變寫成「幸」。伏罪跪坐之人形,金文形變為立人形,兩手仍存短畫以像刑具。戰國文字「廾」改易從「又」,立人形,形變為丮,篆文從丮、從㚔。《說文‧㚔部》:「執,捕罪人也。从丮、从㚔,㚔亦聲。」從㚔,表示音讀,兼表桎梏;從丮,像人伸出雙手,會合手持桎梏,加諸刑徒,本義為拘捕問訊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臺灣標準字作「執」,規範字作「执」,是草書楷化,見於宋刊本《古列女傳》及宋元以來通俗文學刻本。

執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80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860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655頁
4說文校箋第442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409頁,第15字
6說文今釋第1482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524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03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178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70頁,第3字
11標注說文第427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354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164頁【補遺】第17549頁
14通訓定聲第449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879頁【崇文】第3513頁
16說文句讀第1423頁
17說文新證第774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861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969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