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下 部首: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668頁,第2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13頁,第3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89頁,第3字
音《唐韻》:薄褎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蒲褎切,𡘋音軳。《廣韻》:長襦也。《釋名》:袍,丈夫著,下至跗者也。袍,苞也;苞,內衣也。婦人以絳作衣裳,上下連,四起施緣,亦曰袍,義亦然也。《後漢・輿服志》:袍者,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,故施袍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襺也。《禮・玉藻》:纊爲襺,縕爲袍。《論語》:衣敝縕袍。
义又,衣前襟。《公羊傳・哀十四年》:反袂拭面涕沾袍。
义又,《禮・喪大記》:袍必有表。【註】褻衣。
音又,《韻補》:蒲侯切,叶音抔。《詩・秦風》:豈曰無衣,與子同袍;王于興師,修我戈矛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薄報切,音暴。《類篇》同「袌」。
义或作𧝘、𪊬。
注解
〔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袍〕字拼音是pá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衤、包。
〔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áo] ⑴ 中式长衣⑵ 衣服的前襟:“反袂拭面,涕沾~”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𧙘的意思
基本释义
𧙘
◎同“袍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薄襃切頁碼第271頁,第15字續丁孫
袍
異體𧙌、𧙘
襺也。从衣包聲。《論語》曰:「衣敝縕袍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盆毛反頁碼第696頁,第4行,第2字述
襺。從衣包聲。《論語》曰:「衣敝緼袍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蠶絲曰絮,枲曰緼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薄褒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562頁,第2字許惟賢第684頁,第4字
襺也。
段注《秦風》。與子同袍。《釋言》、《毛傳》皆曰:袍,襺也。《玉藻》曰:纊爲繭。緼爲袍。注曰:衣有著(同褚)之異名也。記文袍襺有別。析言之。渾言不別也。古者袍必有表。後代爲外衣之偁。《釋名》曰:袍,丈夫箸。下至跗者也。袍,苞也。苞,内衣也。婦人以絳作。義亦然也。
从衣。包聲。
段注薄褒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《論語》曰:衣敝緼袍。
段注敝各本作弊。誤。《論語・子罕》篇文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古衣裝綿曰袍,禪、裌者不云袍。
白话解释
袍,夹层里夹藏绵絮的保暖长衣。字形采用“衣”作边旁,采用“包”作声旁。《论语》上说:“穿着破烂的旧丝绵袍子。”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形構從衣、包聲,從衣,表示與衣服相關;包聲,表示音讀,也表示包覆的意思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袍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534頁,第9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682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519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347頁,第13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329頁,第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187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028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4163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754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12頁,第5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339頁,第13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815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8366頁【補遺】第17254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101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718頁【崇文】第286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116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351頁,第3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576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798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