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09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56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40頁,第8字
音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吐內切,推去聲。《玉篇》:郤也。《禮・表記》:君子三揖而進,一辭而退,以遠亂也。《左傳・僖二十五年》:退一舍而原降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去也。老子《道德經》:功成名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义又,遜讓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君子恭敬撙節退讓,以明禮。《後漢・鍾皓傳》:好學慕古,有退讓風。
义又,進退人才,猶言用舍也。《禮・檀弓》:君子進人以禮,退人以禮。
义又,返也。屈原〈離騷〉:退將復修吾初服。《前漢・董仲舒傳》:臨淵羨魚,不如退而結網。臨政願治,不如退而更化。
义又,如柔貌。《禮・檀弓》:其中退然如不勝衣。
音又,《正字通》:吐困切。與褪同。王建詩:粉光深紫膩,肉色退紅嬌。【註】淺紅也。
注解
〔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退〕字拼音是tuì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艮。
〔退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。从彳,从日,从攵。彳( chì ),小步。攵( suī ),足的反写。本义是向后走,后退。
〔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uì] ⑴ 向后移动,与“进”相对⑵ 离开,辞去⑶ 送还,不接受,撤销⑷ 脱落⑸ 和柔的样子⑹ 迟缓,畏缩:“求也~”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𨓤的意思
基本释义
𨓤
◎同“退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他內切頁碼第57頁,第1字續丁孫
𢓴
卻也。一曰行遲也。从彳从日从夊。
𢓇
𢓴或从內。
𨓆
異體𨓤、退
古文从辵。
附注《玉篇・彳部》:「𢓴,古退字。」《集韻・隊韻》:「𢓴,隸作退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簋(或從尊、皿)从夂,會撤去祭品的意思。金文以下繼承从簋形的寫法,或加義符彳、止,羨符口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土妹反頁碼第164頁,第6行,第1字述
卻也。從彳、日、夊。一曰行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日日見夊是𢓴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64頁,第6行,第2字述
𢓴或從内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64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古文從辵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他內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305頁,第4字許惟賢第137頁,第2字
卻也。从彳日夊。
段注彳,行也。行而日日遲曳。是退也。夊,行遲曳夊夊也。他內切。十五部。
一曰行遲。
段注四字疑後增。
𢓴或从內。
古文从辵。
段注今字多用古文。不用小篆。
退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10頁,第6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63頁,第6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3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77頁,第16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72頁,第8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51頁,第6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436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092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380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45頁,第9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78頁,第9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592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2619頁【補遺】第16381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402頁,第4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65頁【崇文】第65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23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129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494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211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