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295頁,第2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78頁,第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68頁,第6字
义《玉篇》:古文雹字。註詳五畫。
注解
〔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雨部。
〔𩅟〕字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⻗、晶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𩅟的意思
基本释义
𩅟
◎同“雹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蒲角切頁碼第384頁,第18字續丁孫
雹
雨冰也。从雨包聲。
𩅟
古文雹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(古文雹)象其磊磊之形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雨,下象雹形,為合體象形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別卓反頁碼第932頁,第6行,第2字述
雨仌也。從雨包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西京雜記》:「陰气脅陽,氣爲雹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932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古文雹如此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蒲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287頁,第6字許惟賢第995頁,第8字
雨仌也。
段注仌舊作冰。今正。雨仌,謂自上而下之仌也。曾子曰:陰之專氣爲雹。《劉向》曰:盛陽雨水。溫暖而湯𤍽。陰氣脅之不相入。則轉而爲雹。故沸湯之在閉器而湛於甘泉則爲冰。此其驗也。《左氏傳》曰:聖人在上。無雹。雖有,不爲災。
从雨。包聲。
段注蒲角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古文雹如此。
段注象其磊磊之形。
雹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759頁,第6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968頁,第8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730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503頁,第1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55頁,第1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673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830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5667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439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01頁,第22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83頁,第10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033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343頁【補遺】第17726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102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02頁【崇文】第400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640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816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337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064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