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下 部首:龍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683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537頁,第1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541頁,第9字
义《說文長箋》與龓同。
注解
〔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龍部。
〔𪚞〕字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龍、有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𪚞的意思
基本释义
𪚞
◎同“龓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盧紅切頁碼第222頁,第3字續丁孫
龓
異體𪚞
兼有也。从𪠥龍聲。讀若聾。
附注陳邦懷《殷墟書契考釋小箋》:「(龓,)卜辭從龍,從又,象人手牽龍頭形,牢籠之誼昭然。小篆從有,殆以又、有通用而然歟?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來充反頁碼第567頁,第2行,第1字述
兼有也。從有龍聲。讀若籠。
鍇注臣鍇按:《字書》云:又馬襱頭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盧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254頁,第2字許惟賢第550頁,第5字
兼有也。
段注今牢籠字當作此。籠行而龓廢矣。《吳都賦》曰:沈虎潛鹿。馽龓僒束。按馽龓者,縶而籠其頭也。《玉篇》曰馬龓頭。《說文》鞥下云龓頭繞者,亦取兼包之意。
从有。龍聲。讀若聾。
段注盧紅切。九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牢龓、牢籠皆是引申。攏字正當作龓。《詩》「我龍受之」,毛傳云:「龍,和也」,亦正當作龓,「我龍受之」,猶云「我兼受之」。今修黄河曰合龍,亦當作龓,龓統亦兼有也。
兼有也。合攏,《詩》:「我龍受之」(言乘受之也),毛傳:「龍,和也。」亦=龓。和者,和合之義(舊說《詩》者盡非)。黄河修堤好後曰合龍,亦=龓。籠絡字,書「籠」、「龓」皆引申字。
兼有也。牢龓、牢籠皆引申義。合攏字當作龓。《詩》「我龍受之」,毛傳訓和,其義為兼受之,龍正當作龓。今修黄河水門成曰合龍,字亦當作龓。
龓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37頁,第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562頁,第3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32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82頁,第9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70頁,第1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974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673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578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438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72頁,第16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78頁,第8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267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6987頁【補遺】第17045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34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590頁【崇文】第235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903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290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507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672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