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子部
武英殿刻本: 第657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77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15頁,第9字
义《集韻》:子,古作㜽。註詳部首。
注解
〔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子部。
〔㜽〕字拼音是zǐ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巛、子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㜽的意思
基本释义
㜽
◎同“子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卽里切頁碼第489頁,第3字續丁孫
子
十一月,陽气動,萬物滋,人以爲偁。象形。凡子之屬皆从子。
鉉注李陽冰曰:「子在襁緥中,足併也。」
𡿹
異體㜽
古文子从巛,象髮也。
𢀇
異體𢀈、𠙭
籒文子囟有髮,臂脛在几上也。
附注按:甲骨文、金文十二支第一位之「子」和第六位之「巳」、「子某」之「子」分用不混。前者與《說文》籀文形近,像小兒頭上有髮及兩脛之形;後者與小篆形近,上像幼兒頭及兩臂,下像兩足並入襁褓中。或以為二者是一字異體。「子」之本義當是「幼兒」,象形。借為干支字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津矣反頁碼第1140頁,第2行,第1字述
十一月陽气動,萬物滋入以爲稱。象形也。凡子之屬,皆從子。
鍇注臣鍇曰:「十一月夜半,陽气所起,人承陽本其初,故以爲稱。《律厤志》曰:『孳萌於子也。』通論詳矣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140頁,第4行,第1字述
古文從巛,髪也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140頁,第4行,第2字述
籒文子從囟有髪,臂脛在几上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卽里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968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88頁,第9字
十一月昜气動。萬物滋。
段注《律書》。子者,滋也。言萬物滋於下也。《律曆志》曰:孶萌於子。
人㠯爲偁。
段注人各本譌入。今正。此與以朋爲朋攩,以韋爲皮韋,以烏爲烏呼,以來爲行來,以西爲東西一例。凡言以爲者,皆許君發明六書叚借之法。子本陽气動萬物滋之偁。萬物莫靈於人。故因叚借以爲人之偁。
象形。
段注象物滋生之形。亦象人首與手足之形也。卽里切。一部。
凡子之屬皆从子。
古文子。从巛。象髮也。
段注象髮與𩠐同意。
籒文子,𦥓有髮,
段注巛也。
臂,
段注北也。
脛,
段注人也。
在几上也。
段注《木部》曰:牀者,安身之几坐也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小徐云,貴人之子,腦已合,尚在襁褓之中,故一足。兒為賤者之子,腦未合,已不在襁褓之中,故見二足。方言「崽」即古文子之形省,𢀇省為崽,子、崽音近。
籀文作𢀇,因譌作崽。
白话解释
子,在十二地支之中,“子”代表十一月,这时阳气发动,万物滋生,人假借“子”作称呼。字形像幼儿的形象。所有与子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子”作边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子”字,字形采用“巛”作边旁,巛,像幼儿的头发。,这是籀文写法的“子”字,头顶有头发,手臂与小腿都放在几案上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二例,都像嬰兒之形。其第一例,上像其頭,左右像手,中像身,下像兩腳相併,正像嬰兒的樣子;第二例只是頭上多了,像其髮而已,和第一例音、義完全相同。金文、戰國文字、篆文之形和甲文沒什麼差異,僅兩手姿勢表現不同而已。隸書雖承於篆文,卻最像戰國文字。楷書沿於隸書,形變不大。以上諸形,都據具體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子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970頁,第1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246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927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651頁,第5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83頁,第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162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596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7224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3080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88頁,第1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625頁,第4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5148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4164頁【補遺】第18135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651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92頁【崇文】第516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31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970頁,第1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610頁,第4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1065頁,第1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1353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