㷼

yàn ㄧㄢˋ

16画

12

auko|akuo

tlpf

earu

44809

16画

12

1221251211354334

上中下结构

扩展AU+3DFC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中 部首:火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631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683頁,第16

標點整理本: 第633頁,第21

唐韻》:於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伊甸切,𡘋音宴。說文》:𤣥鳥也,籋口、布翄、枝尾,象形爾雅・釋鳥》:燕燕,𩾐【疏】燕燕,又名𩾐,古人重言之。詩・邶風》:燕燕于飛。玉篇》俗作鷰,《集韻》亦作䴏。

又,《禮・學記》:燕朋逆其師,燕辟廢其學。【註】燕,猶褻也。

又,與醼通。廣韻》:醼飮,古無酉,今通用。詩・小雅》:我有旨酒,嘉賔式燕以敖。儀禮・燕禮》第六。

又,《集韻》與宴通,安也、息也。易・中孚》:初九虞吉,有他不燕。【疏】燕,安也。詩・小雅》:悉率左右,以燕天子。【傳】以安待天子。【又】或燕燕居息。【傳】燕燕,安息貌。〈齊語〉:昔先君之處事也,使就閒燕。【註】閒燕,猶淸淨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烏前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因蓮切;《正韻》:因肩切,𡘋音煙。玉篇》:國名。爾雅・釋地》:燕曰幽州。詩・大雅》:溥彼韓城,燕師所完。【朱傳】燕,召公之國。〇【按】《鄭箋》云:燕,安也,讀去聲。今从《朱傳》。

又,《左傳・隱五年》:衞人以燕師伐鄭。【註】南燕國,今東郡燕縣。【疏】燕有二國,一稱北燕,故此註言南燕以別之。世本》:燕國,姞姓。〈地理志〉:東郡燕縣,南燕國,姞姓,黃帝之後也。

又,姓。廣韻》:邵公奭封燕,爲秦所滅,子孫以國爲氏,漢有燕倉。〇【按】《史記・仲尼弟子傳》:燕伋,字思。是春秋時卽有燕姓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於殄切,音蝘 —— 本作宴,引《爾雅》宴宴居息也。〇【按】《爾雅疏》引〈小雅・北山〉或燕燕居息。考《爾雅釋文》及〈北山釋文〉俱無作上聲讀者,惟〈大雅・韓奕》韓姞燕譽,《釋文》云:燕,于遍反;又,於顯反 —— 可証燕之有上聲也。
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中 部首:火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399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6頁,第36

《齊語》昔先君之處事也,使就閒燕。

謹照原文先君改聖王。處事改處士。

注解

〔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

〔燕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àn、yān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󰊳、灬

〔燕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像燕子形。小篆字形。上像头、嘴,“口”像身体,“北”像两翅,“火”像尾巴。本义是燕子。

〔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àn] ⑴ 鸟类的一科,候鸟,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,捕食昆虫,对农作物有益⑵ 轻慢:“~朋逆其师”。⑶ 古同“宴”,安闲,安乐。⑷ 古同“宴”,宴饮。 [yān] ⑴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⑵ 姓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㷼的意思

基本释义

同“燕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於甸切頁碼390頁,第4

異體

㷼玄鳥也。籋口,布翄,枝尾。象形。凡燕之屬皆从燕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籋口,故以廿象之;布翄,故以北象之;枝尾,與魚尾同,故以火象之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於甸反頁碼944頁,第4行,第1

㷼玄鳥也,籋口布翅枝尾。象形。凡燕之屬,皆從燕。

鍇注臣鍇曰:「籋音聶,小鉗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於甸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326頁,第2許惟賢1012頁,第2

㷼《燕燕》,玄鳥也。

段注各本無《燕燕》二字。今補。𠃉下曰:《燕燕》也。齊魯謂之𠃉。《隹部》巂下曰:巂周者,燕也。《邶風傳》曰:《燕燕》,𠃉也。《商頌傳》曰:玄鳥,𠃉也。《釋鳥》曰:巂周,《燕燕》,𠃉也。古多叚燕爲宴安,宴享。

籋口。

段注故以廿像之。

布翄。

段注故以北像之。

枝尾。

段注與魚尾同。故以火像之。

象形。

段注於甸切。十四部。

凡燕之屬皆从燕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籋口=鉗口。

籋口=鉗口。

白话解释

燕,玄鸟。箝形的口,如布般轻薄的翼,枝叉状的尾。象形。所有与燕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燕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像鳥張嘴展翅向上飛的形狀。篆文上像鑷子一樣的口,中像燕身及兩翅,下像分叉的尾。隸書、楷書都從篆文來,只是將分叉的尾變成四小點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
燕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71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985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741頁
4說文校箋第512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463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1702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880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76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475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06頁,第23字
11標注說文第492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4096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1489頁【補遺】第17749頁
14通訓定聲第286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019頁【崇文】第4073頁
16說文句讀第1667頁
17說文新證第822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413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078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