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画

14

uxlw

lpwtc

tieo

12801

16画

14

2113525121122134

上中下结构

基本区U+5180

指希望,也指河北省的别称。意为希望,期望。用于人名有望子成龙之意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八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94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128頁,第24

標點整理本: 第55頁,第22

唐韻》:九利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几利切;《正韻》:吉器切,𡘋音驥。說文》:北方。从北,異聲。【徐曰】北方之州也。玉篇》:北方州,故从北。爾雅・釋地》:兩河閒曰冀州。廣韻》:九州名。晉書・地理志》:冀州,其地有險有易,帝王所都。舜以南北闊大,分衞以西爲幷州,燕以北爲幽州。

又,欲也。左傳・僖三十三年》:鄭有備矣,不可冀也。

又,姓。韻會》:晉大夫冀苪。

又,《韻補》叶苟起切,音已〔音己〕楚辭・九辯》:心搖悅而日𡴘兮,然惆悵而無冀。

注解

〔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八部

〔冀〕字拼音是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北、異

〔冀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北,异( yì )声。本义是冀州。古九州之一。

〔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ì] ⑴ 希望⑵ 中国河北省的别称。⑶ 姓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冀的意思

ㄐㄧˋ

基本解释

希望。~求(希望得到)。~幸。~望。~希。

中国河北省的别称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北,异( yì )声。本义:冀州。古九州之一。

2.同本义。

Ji prefecture;

冀,北方州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两河间曰冀州。 —— 《尔雅·释地》河内曰冀州。 —— 《周礼·职方氏》。朱骏声曰:“地亘今盛京 直隶山西、 河南各府州, 淮南地形,正中 冀州,曰中土。”惟彼陶唐,有此 冀方。 —— 《书·五子之歌》。 孔传:“ 陶唐帝 尧氏,都 冀州,统天下四方。”

3.古代国名Ji state。在今山西省河津县东北。

4.河北省的简称。

Hopei province;

动词

假借为“觊”。希望,期望。

hope;

吾冀而朝夕修我。 —— 《国语·鲁语》冀至珠庭焉。 —— 《史记·孝武纪》释其耒而守株,冀复得兔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五蠹》冀三横唯余其一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冀君实或见恕。 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冀缓急或可救。 —— 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冀其成功;希冀;冀图、冀愿(希图;希望;企望)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几利切頁碼267頁,第17

冀北方州也。从北異聲。

附注郭沫若《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攷釋》:「冀猶小心翼翼之翼,敬也。」按:金文或從飛,異聲。《秦公鐘》「冀」作「𩙺」,即「翼」字之別構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五反切訖示反頁碼687頁,第2行,第1

冀北方也。從北異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冀州,北方之州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几利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543頁,第2許惟賢677頁,第3

冀北方州也。

段注《周禮》曰:河內曰冀州。《爾雅》曰:兩河閒曰冀州。據許說是北方名冀。而因以名其州也。叚借爲望也,幸也。葢以冀同覬也。覬者,𣢆幸也。

从北。異聲。

段注几利切。古音在一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北方州也。冀望乃期字之假借,音相近也。故騏驥相同。

訓望、訓幸者殆期之借。冀、期音近,故騏驥為一物。段說非,冀、覬音遠故。

訓期與幸者,乃期字之假也。冀、期音近,故騏驥為一物。段注非,冀、覬音不近。

白话解释

冀,北方的一个州名。字形采用“北”作边旁,采用“異”作声旁。

冀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28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676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514頁
4說文校箋第344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325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1176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005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4132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738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09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336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2781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8281頁【補遺】第17240頁
14通訓定聲第70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710頁【崇文】第2837頁
16說文句讀第1102頁
17說文新證第651頁,第2字
18章授筆記第348頁,第1字
19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493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790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