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画

2

qre

phh

ryod

27220

4画

2

3533

右上包围结构

基本区U+52FF

指副词,不,不要。别,不要。也指自制力强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勹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48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50頁,第24

標點整理本: 第80頁,第4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文拂切,音物。說文》:勿,州里所建旗,象其柄有三游,雜帛幅半異,所以趣民,故遽稱勿勿。

集韻》或作𣃦

又,通作物。周禮・春官・司常》:九旗,雜帛爲物。

又,《玉篇》:非也。廣韻》:無也。增韻》:毋也。韻會》:莫也。通志》:勿,州里之旗也,而爲勿不之勿,借同「音」,不借義。論語》:非禮勿視。【朱註】勿者,禁止之辭。

又,《韻會》:愨愛貌。禮・祭義》:勿勿乎其欲響之也。【註】猶勉勉也。

又,《六書正譌》:事物之物,本只此字,後人加牛以別之。

又,《顏氏家訓》篇》:書翰稱勿勿,不知所由,或妄言此匆匆之殘缺者,及考《說文》,乃知怱遽者稱爲勿勿。東觀餘論》:今俗勿中加點作匆,爲怱遽字,彌失眞矣。

又,《正韻》:莫勃切,音沒 —— 掃塵也。禮・曲禮》:䘏勿驅,塵〔「䘏」字上有「國中以策彗」五字,「塵」下有「不出軌」三字。原文作「國中以策彗䘏勿驅,塵不出軌」。參頁0290「彗」字注〕
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下 部首:勹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76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0頁,第18

《禮・祭義》勿勿乎其欲響之也。

謹照原文乎字改諸字。欲字下增其字。響字改饗字。

注解

〔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勹部

〔勿〕字拼音是,半包围结构。

〔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ù] ⑴ 副词,不,不要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勿的意思

ㄨˋ

基本解释

副词,不,不要。请~动手。~谓言之不预(不要说没有预先说过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(象形。据甲骨文,像一树旗。右边是柄,左边是飘带。本义:州里所建旗帜) 古代大夫、士所建旗帜,半赤半白,用来麾集人众 red-white flag勿,州里所建旗,…杂帛,幅半异。所以趣民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‘州里’当作‘士大夫’。”

副词

1.不。

not;

欲勿予。 ——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贤者能勿丧。 —— 《孟子·告子上》齐人勿附于秦。 —— 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表否定。如:勿造至于(不至于);勿适意(不舒服;身体欠佳);勿连牵(不连贯;不清楚);勿时路(不时髦;不流行);勿想(不吱声;不说话);勿述(不逆。犹言顺畅);勿庸(无庸,不必,无须);勿论(不追究;不谈);勿药(不服药);勿齿(不愿意提及);勿入调(〈方〉∶不规矩;胡闹)

2.不要,别。

don't;

勿士行枚。 —— 《诗·豳风·东山》虽欲勿用。 —— 《论语·雍也》过则勿惮改。 —— 《论语·学而》寡人敢勿轼乎? —— 《淮南子·脩务》必勿使反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赵策》愿勿遣。 —— 汉· 刘向《列女传》诸君勿复言。 —— 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将军勿虑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》表示禁止或劝阻。如:请勿吸烟;勿用(勿动;不可有所作为);勿惮(不要怕);勿然(不要这样)

动词

无,没有。与“有”相对 。

not have;

勿有(没有);勿碍格(〈方〉∶没什么要紧的);勿着杠(〈方〉∶没得到;落空)

古壮字释义

同“茀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下反切文弗切頁碼314頁,第7

勿州里所建旗。象其柄,有三游。雜帛,幅半異。所以趣民,故遽,稱勿勿。凡勿之屬皆从勿。

𣃦

𣃦勿或从㫃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經傳多作物,蓋𣃦之訛也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刀,小點象血形。為刎之初文,殺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八反切無弗反頁碼780頁,第2行,第1

𣃦州里所建旗。象其柄,有三游。雜帛,幅半異。所以趣民,故遽稱勿勿。凡勿之屬,皆從勿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今《周禮》作物,假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780頁,第4行,第1

或從㫃作。

鍇注臣鍇曰:「𣃦,旌旗,故從㫃,音偃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下反切文弗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812頁,第1許惟賢792頁,第4

𣃦州里所建旗。

段注九旗之一也。州里當作大夫士。《周禮》司常。大夫士建物。帥都建旗。州里建旟。許於旟下旣偁州里建旟矣。則此偁大夫士建勿,必也。葢亦一時筆誤耳。《大司馬》。鄉家載物。注云:鄉家,鄉大夫也。《鄉射禮》。旌各以其物。注。襍帛爲物。大夫士之所建也。《士喪禮》。爲銘各以其物。注。襍帛爲物。大夫之所建也。文弗切。十五部。經傳多作物,而假借勿爲毋字。亦有借爲𣳚字者。《禮記》。勿勿乎其欲其饗之。勿勿卽𣳚𣳚,猶勉勉也。

象其柄。

段注謂右筆也。

有三游。

段注謂彡也。三游別於旂九游。旟七游。旗六游。旐四游。

襍帛。

段注句。

幅半異。

段注司常曰:通帛爲旜。襍帛爲物。注云:通帛謂大赤。從周正色。無飾。襍帛者,以帛素飾其側。白,殷之正色。凡九旗之帛皆用絳。按許云幅半異。直謂正幅半赤半白。鄭則云以素飾側。《釋名》則云以襍色綴其邊爲翅尾。說各不同。似許爲長。

所㠯趣民。

段注趣者,疾也。色純則緩。色駁則急。故襍帛所以促民。

故遽偁勿勿。

段注遽《韵會》作宂遽二字。偁舊作稱。今正。凡宂遽偁勿勿。此引伸假借。子下曰:十一月陽氣動。萬物滋。人以爲偁。亦是此例。

凡勿之屬皆从勿。

勿或从㫃。

段注經傳多作物。葢𣃦之訛也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《周禮》作「物」,禁止之弗作弗。

「州里所建旗也」。《周禮》作「物」。禁止之勿當作弗(勿?)。

白话解释

勿,州郡里竖立的旗帜。字形像旗杆,有三条飘带。旗子由杂色布帛构成,旗幅半白半赤。“勿”是用来麾集民众的标识,所以有急速 召集的作用,叫作“勿勿”。所有与勿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勿”作边旁。,“勿”的异体字采用“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、金文、篆文字形都右像曲柄旗桿,左像三條游帶。隸書、楷書承襲篆文構形,字體逐漸趨於方正。勿字後來假借為禁止之詞,於是轉注為「从㫃、勿聲」的「?」字,?為勿的後起形聲字。勿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
勿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20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784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599頁
4說文校箋第402頁,第16字
5說文考正第376頁,第5字
6說文今釋第1356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2314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4667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003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45頁,第18字
11標注說文第390頁,第3字
12說文注箋第3229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9408頁【補遺】第17427頁
14通訓定聲第2495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814頁【崇文】第3253頁
16說文句讀第1290頁
17說文新證第729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354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899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