厷

gōnghóng ㄍㄨㄥㄏㄨㄥˊ

4画

2

dcu

ki

gdzs

40732

4画

2

1354

左上包围结构

基本区U+53B7

古同“肱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厶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80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94頁,第32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姑弘切 —— 肱本字。說文》:臂上也。前漢・王莽傳》:月𠛬元股考方法矩,日德元厷考圜合規。【註】晉灼曰:厷,圜也;厷,古肱字。

注解

〔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厶部

〔厷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ōng、hó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𠂇、厶

〔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ōng] ⑴ 同“肱”。《説文•又部》:“厷,臂上也。从又,从古文厶。厶,古文厷,象形。肱,厷或从肉。”《漢書•王莽傳中》:“日德元厷右,司徒典致文瑞,考圜合規。”顔師古注:“厷,古肱字。”《敦煌變文集•前漢劉家太子傳》:“漢哀帝愛賢,與之日卧於殿上,以手厷枕賢頭。” [hóng] ⑴ 同“宏”。大通。《集韻•耕韻》:“厷,大通也。通作宏。”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厷的意思

1gōngㄍㄨㄥ

基本解释

同“肱”。《説文•又部》:“厷,臂上也。从又,从古文厶。厶,古文厷,象形。肱,厷或从肉。”《漢書•王莽傳中》:“日德元厷右,司徒典致文瑞,考圜合規。”顔師古注:“厷,古肱字。”《敦煌變文集•前漢劉家太子傳》:“漢哀帝愛賢,與之日卧於殿上,以手厷枕賢頭。”

2hóngㄏㄨㄥˊ

基本解释

同“宏”。大通。《集韻•耕韻》:“厷,大通也。通作宏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古薨切頁碼89頁,第4

𠬟

異體

𠬟臂上也。从又,从古文乙。

𠃋

𠃋古文厷,象形。

肱厷或从𠕎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厷,小臂,即肱的初文。甲骨文从又,以半圖形的指事符號指示肱部所在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吉弘反頁碼244頁,第1行,第2

肱臂上也。從又,從古文𠃋

鍇注臣鍇曰:「臂上一節也,指事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244頁,第2行,第1

古文厷,象形

鍇注臣鍇曰:「此旣象形,宜學人曲肱而冩之,乃得其實,不爾即多相亂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244頁,第3行,第1

厷或從肉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古薨切古音第六部頁碼457頁,第1許惟賢205頁,第8

肱臂上也。

段注臂,手上也。古假弓爲厷。二字古音同也。傳易者江東馯臂子弓。馯姓,臂名,子弓字。名臂故字厷。左,《穀梁》邾黑肱。《公羊》作黑弓。鄭公孫黑肱字伯張。則肱卽弓也。

从又。从古文厷。

段注小篆以厶太古。故加又。古薨切。六部。

古文厷。象形。

段注象曲肱。

左或从肉。

段注今皆作此。

肱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76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247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196頁
4說文校箋第120頁,第9字
5說文考正第114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405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694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1618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590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72頁,第4字
11標注說文第120頁,第6字
12說文注箋第89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3436頁【補遺】第16507頁
14通訓定聲第297頁,第3字
15通訓定聲第295頁,第2字
16說文義證第244頁【崇文】第973頁
17說文句讀第346頁
18說文新證第199頁,第1字
19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383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305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