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画

2

kcy

re

jxs

67040

5画

2

25154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53F9

指叹气、叹息、叹赏、赞叹。吟咏:咏叹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備考・丑集 部首: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789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589頁,第20

標點整理本: 第146頁,第23

龍龕》:音以。又,《川韻》作又字。

注解

〔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備考・丑集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叹〕字拼音是t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又

〔叹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欠(另一繁体从“口”),“難”省声。欠,打呵欠,与出气有关。本义是叹息。

〔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àn] ⑴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⑵ 因高兴、兴奋、激动而发出长声⑶ 吟咏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叹的意思

tànㄊㄢˋ

基本解释

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。~气。~息。悲~。~惋。长吁短~。

因高兴、兴奋、激动而发出长声。~赏。~服。赞~。~观止矣(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)。

吟咏。咏~。一唱三~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欠(另一繁体从“口”),“難”省声。欠,打呵欠,与出气有关。本义:叹息。

2.同本义。

sigh;

叹,吞叹也。一曰太息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禽子再拜而叹。 —— 《墨子·备梯》戏而不叹。 —— 《礼记·坊记》望洋向若而叹。 —— 《庄子·秋水》皆叹惋。 —— 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默叹曰。 —— 明· 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婉贞微叹曰。 —— 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叹借者之用。 —— 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
叹气嗐声(唉声叹气);叹恨(叹息抱恨);叹憾(叹息遗憾);叹笑(叹息讥笑);叹悔(叹息后悔);叹喟(叹息);叹嗟(叹息);叹想(叹息怀念);叹诧(叹息诧异);长叹;叹一口气。

3.赞叹,赞美。

highly praise;

默叹。 —— 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亟叹其技。 —— 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叹重(赞叹敬重);叹奖(称赞奖励);叹嘻(赞叹);叹骇(赞叹骇异);叹为观止(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);叹异(惊叹)

4.吟诵。

chant;

叹,吟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智勇盖当代,弛张使我叹。 —— 《文选·卢谌·览古诗》一唱而三叹。 —— 《礼记·乐记》

叹诵(吟诵)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他案切頁碼44頁,第15

嘆吞歎也。从口,歎省聲。一曰太息也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嘆、歎二字,今人通用。毛詩中兩體錯出,依《說文》則義異,歎近於喜,嘆近於哀。故嘆訓吞歎。」徐灝注箋:「《說文》嘆从歎省聲,歎从𪅀省聲,乃後人不知古音而展轉增竄。據𪅀从堇聲,則嘆、歎亦皆堇聲無疑矣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但旦反頁碼133頁,第4行,第2

嘆吞歎也。從口,歎省聲。一曰太息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欲言不能吞恨而太息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他案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40頁,第3許惟賢106頁,第12

嘆吞歎也。

段注《九經字㨾》作吞聲也。非。按嘆歎二字今人通用。《毛詩》中㒳體錯出。依《說文》則義異。歎近於喜。嘆近於哀。故嘆訓吞歎。吞其歎而不能發。詳《欠部》。

从口。歎省聲。

段注他案切。十四部。

一曰大息也。

段注此別一義。與喟義同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吞歎,不敢大聲歎。

吞歎也。段注謂是哀歎,吞其歎而不能發。

白话解释

叹,吞气吟叹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用省略了“欠”的“歎”作声旁。一种说法认为,“叹”是长长地呼气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字形從口、堇聲。從口,指發聲的部位;堇聲,表示音讀。嘆字在於抒發內心的煩悶與憂傷,而歎字則因心中喜悅而吟哦、讚美,嘆近於哀,歎近於喜,二者用法不同,只有作「嘆息」時可以通用,如「悲歎(也寫作「悲嘆」)」,「嗟歎(也寫作「嗟嘆」)」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嘆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2頁,第14字
2陳昌治本第126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108頁
4說文校箋第59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51頁,第24字
6說文今釋第181頁,第6字
7說文約注第337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838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82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3頁,第31字
11標注說文第58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457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2238頁【補遺】第16318頁
14通訓定聲第2844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32頁【崇文】第525頁
16說文句讀第171頁
17章授筆記第69頁,第3字
18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127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143頁,第1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