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14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78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6頁,第9字
音《唐韻》:康禮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遣禮切;《正韻》:祛禮切,𡘋音棨。《說文》:開也。从戶、从口。《玉篇》:《書》曰启明,本亦作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天》:明星謂之启明。【註】太白星也。晨見東方爲启明,昏見西方爲太白。〇【按】《詩・小雅》作啟明。
注解
〔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启〕字拼音是qǐ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戶、口。
〔启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户,从口。甲骨文字形,左边是手( 又 ),右边是户( 单扇门 );用手开门,即开启的意思。后繁化加“口”,或省去手( 又 )而成“启”。金文又加“攴”( pū )成“啓”。现简化为“启”。本义是开,打开。
〔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ǐ] ⑴ 打开⑵ 开始⑶ 开导⑷ 陈述⑸ 书信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啟的意思
啟
qǐㄑㄧˇ基本解释
◎同“啓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康禮切頁碼第97頁,第1字續丁孫
啟
異體啓、啓
敎也。从攴启聲。《論語》曰:「不憤不啟。」
附注楊樹達《積微居小學述林》:「愚謂當解為从口,𢼄聲。蓋教者必以言,故字从口。教者發人之蒙,開人之智,與啟戶事相類,故字从𢼄聲,兼受𢼄字義也。」按:甲骨文有「𢼄」字,像以手開戶之形。「啟」即「𢼄」之孳乳字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溪禰反頁碼第259頁,第2行,第1字述
教也。從攴启聲。《論語》曰:「不憤不啓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啓發教道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康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487頁,第2字許惟賢第218頁,第6字
教也。从攴。启聲。
段注康禮切。十五部。
《論語》曰:不憤不啟。
段注《述而》篇文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作從又、戶,表以手開門之意。引申為開啟、開發之後。字形分化為從口、聲,表示以言語啟發教導。金文改從又為從攴作啟字,強化教導訓誡之意。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承金文字形而來。《說文》以启為開門之意,又以啟字「從攴、启聲」,其說不可從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啟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90頁,第6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61頁,第3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208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27頁,第13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22頁,第10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434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744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742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630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77頁,第6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27頁,第2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946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3618頁【補遺】第16541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282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58頁【崇文】第102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367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604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330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