嘆

tàn ㄊㄢˋ

14画

11

kakw|kakg

rtlo

jebo

64085

14画

11

25112212511134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5606

指叹气、叹息、叹赏、赞叹。见“叹”。叹息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473頁,第16

同文書局本: 第205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133頁,第8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他案切;《正韻》:他晏切,𡘋音炭。說文》:吞歎也,一曰太息也。與歎同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:他干切;《正韻》:他丹切,𡘋音灘 —— 義同。詩・王風》:嘅其嘆矣,遇人之艱難矣。【釋文】嘆,本亦作歎,吐丹反,協韻也。又,〈大雅〉:而無永嘆。【釋文】歎,他安反 —— 字或作嘆。

又,叶他絹切,音𤩴。曹植賦:入空室而獨倚,對牀幃而切歎。歎,叶上見。

又,叶他涓切,音天。曹大家〈東征賦〉:陟封丘而踐路兮,慕京師而竊嘆;小人性之懷土兮,自書傳而有焉。

注解

〔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嘆〕字拼音是t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󰩮

〔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àn] ⑴ 见“叹”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嘆的意思

tànㄊㄢˋ

基本解释

见“叹”。

越南字释义

同“𭊻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他案切頁碼44頁,第15

嘆吞歎也。从口,歎省聲。一曰太息也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嘆、歎二字,今人通用。毛詩中兩體錯出,依《說文》則義異,歎近於喜,嘆近於哀。故嘆訓吞歎。」徐灝注箋:「《說文》嘆从歎省聲,歎从𪅀省聲,乃後人不知古音而展轉增竄。據𪅀从堇聲,則嘆、歎亦皆堇聲無疑矣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但旦反頁碼133頁,第4行,第2

嘆吞歎也。從口,歎省聲。一曰太息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欲言不能吞恨而太息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他案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40頁,第3許惟賢106頁,第12

嘆吞歎也。

段注《九經字㨾》作吞聲也。非。按嘆歎二字今人通用。《毛詩》中㒳體錯出。依《說文》則義異。歎近於喜。嘆近於哀。故嘆訓吞歎。吞其歎而不能發。詳《欠部》。

从口。歎省聲。

段注他案切。十四部。

一曰大息也。

段注此別一義。與喟義同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吞歎,不敢大聲歎。

吞歎也。段注謂是哀歎,吞其歎而不能發。

白话解释

叹,吞气吟叹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用省略了“欠”的“歎”作声旁。一种说法认为,“叹”是长长地呼气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字形從口、堇聲。從口,指發聲的部位;堇聲,表示音讀。嘆字在於抒發內心的煩悶與憂傷,而歎字則因心中喜悅而吟哦、讚美,嘆近於哀,歎近於喜,二者用法不同,只有作「嘆息」時可以通用,如「悲歎(也寫作「悲嘆」)」,「嗟歎(也寫作「嗟嘆」)」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嘆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2頁,第14字
2陳昌治本第126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108頁
4說文校箋第59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51頁,第24字
6說文今釋第181頁,第6字
7說文約注第337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838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82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3頁,第31字
11標注說文第58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457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2238頁【補遺】第16318頁
14通訓定聲第2844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32頁【崇文】第525頁
16說文句讀第171頁
17章授筆記第69頁,第3字
18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127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143頁,第1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