嘗

cháng ㄔㄤ

14画

11

ipkj

fbrpa

kork

90601

14画

11

24345251352511

上中下结构

基本区U+5617

指尝新、品尝、尝试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47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206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134頁,第15

唐韻》:市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辰羊切,𡘋音常。說文》:口味之也。从旨,尙聲。詩・小雅》:嘗其旨否。前漢・郊祀志》:百鬼迪嘗。【註】師古曰:嘗謂歆饗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試也。戰國策》:疑則少嘗之。史記・越世家》:請試嘗之。又,〈張耳陳餘傳〉:先嘗秦軍。

又,《廣韻》:曾也。論語》:嘗從事於斯矣。

又,《玉篇》:祭也。爾雅・釋天》:秋祭曰嘗。【註】嘗新穀。詩・小雅》:禴祠烝嘗。

又,《廣韻》:姓也。風俗通》:孟嘗君之後。玉篇》同「甞」,《集韻》或作𨡔

注解

〔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嘗〕字拼音是cháng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𫩠、旨

〔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áng] ⑴ 辨別滋味。通“嚐”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君有疾,飲藥,臣先嘗之。”⑵ 試探﹑試驗。《左傳•襄公十八年》:“諸侯方睦於晉,臣請嘗之。”杜預•;注:“嘗,試其難易也。”⑶ 經歷。如:“艱苦備嘗”﹑“飽嘗戰禍”。⑷ 曾經。《論語•述而》:“子食於有喪者之側,未嘗飽也。”⑸ 古代秋天的祭祀之一。《詩經•小雅•;天保》:“禴祠烝嘗,于公先王。”毛亨•;傳:“秋曰嘗。”⑹ 姓。如秦代有嘗頞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嘗的意思

chángㄔㄤˊ

基本解释

辨別滋味。通“嚐”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君有疾,飲藥,臣先嘗之。”

試探﹑試驗。《左傳•襄公十八年》:“諸侯方睦於晉,臣請嘗之。”杜預•;注:“嘗,試其難易也。”

經歷。如:“艱苦備嘗”﹑“飽嘗戰禍”。

曾經。《論語•述而》:“子食於有喪者之側,未嘗飽也。”

古代秋天的祭祀之一。《詩經•小雅•;天保》:“禴祠烝嘗,于公先王。”毛亨•;傳:“秋曰嘗。”

姓。如秦代有嘗頞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市羊切頁碼152頁,第9

異體𠹉𡮢、甞

嘗口味之也。从𠤔尙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射強反頁碼387頁,第5行,第2

嘗口味之也。從旨尚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口試其味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市羊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807頁,第3許惟賢359頁,第4

嘗口味之也。

段注引伸凡經過者爲嘗。未經過爲未嘗。

从旨。尙聲。

段注市羊切。十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已嘗過也,故引申為經過。

未嘗乃未曾之借,曾乃尚之借。

口味之也。由已嘗過之義引申為經過之義。

白话解释

尝,亲口品味食物的味道。字形采用“旨”作边旁,采用“尚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從金文到楷書,嘗字字形都是從旨、尚聲。從旨,指品嚐甘美滋味;從尚,表示音讀。從旨、尚聲,表示品嘗甘美食物的滋味。後來引申為試探、經歷、曾經等意義,而轉注為從口、嘗聲的「嚐」字以保留本義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嘗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02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400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310頁
4說文校箋第198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190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677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190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70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991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21頁,第3字
11標注說文第196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1563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5097頁【補遺】第16750頁
14通訓定聲第3552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407頁【崇文】第1625頁
16說文句讀第603頁
17章授筆記第201頁,第4字
18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72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489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