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画

8

vqaj

vhpa

zmrk

42464

11画

8

53135152511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5A5A

指婚姻。指结婚,通婚,婚姻关系。在名字中无实际意义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下 部首: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624頁,第16

同文書局本: 第264頁,第34

標點整理本: 第201頁,第20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呼昆切,音昏 —— 婚姻,嫁也。爾雅・釋親》:婦之黨爲婚兄弟,壻之黨爲姻兄弟。易・屯卦》:求婚媾。

又,婚嫁之婚親曰連婚。前漢・王商傳》:大將軍鳳連婚楊肜。

又,凡嫁娶斂財曰賣婚。史通》:山東士人尚閥閱,嫁娶必多取資,人謂之賣婚。

經史通作昏。詳昏字註。

注解

〔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女部

〔婚〕字拼音是hū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女、昏

〔婚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女,昏声。因为古时黄昏迎亲,故“昏”亦兼表字义。本义是妇家。

〔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ūn] ⑴ 男女结为夫妇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婚的意思

hūnㄏㄨㄣ

基本解释

男女结为夫妇。结~。新~。已~。~姻。~约。~礼。~变。~娶。~外恋。离~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女,昏声。因为古时黄昏迎亲,故“昏”亦兼表字义。本义:妇家。

2.妻之家 [wife’s family]。

婚,妇家也。礼,娶妇以昏时。妇人阴也,故曰婚。婚,妇家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王筠句读:“下文:姻,婿家也。”

3.妻之父。

wife's father;

妇之父为婚。 —— 《尔雅》妇之父曰婚,言婿亲迎用昏,又恒以昏夜成礼也。 —— 《释名·释亲属》

4.通婚。婚姻关系。

wedding; marriage;

约为婚姻。 ——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自附为婚姻。 —— 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便可做婚姻。 —— 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婚友(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和朋友);婚媾(婚姻,嫁娶);婚阀(婚姻门第。和显贵的人家结为婚姻);婚会(婚礼;结婚)

5.姻亲,通过婚姻结成的亲戚 。

relation by marriage;

婚家(亲家);婚戚(婚娅。婚亲。婚媾。有婚姻关系的亲戚);婚族(有婚姻关系的家族)

动词

1.男女结为夫妇,结婚。

marry; get married;

婚者,昏时行礼,故曰婚。 —— 《白虎通·嫁娶》娇逸未有婚。 —— 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初婚三四个月。 —— 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秦昭王与 楚婚。 —— 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婚姤(结婚);婚宦(结婚和仕宦);婚仪(结婚的仪式);婚币(婚娶的聘礼)

2.特指男子娶妇 。

take to wife;

完婚;成婚。也指女子出嫁。如:婚田(女子出嫁时,陪嫁的田地)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呼昆切頁碼411頁,第20

婚婦家也。《禮》:娶婦以昏時,婦人陰也,故曰婚。从女从昏,昏亦聲。

𡕽

異體𤔿𡖀𡕼

𡕽籒文婚。

附注郭沫若《金文叢攷》:「余謂𰘕乃昏庸之昏之本字。从爵省,象形,象人首為酒所亂而手足無所措也。」按:金文𤔿為聞之本字。《䣄王子鐘》:「聞于四方」,當為本字本義,又《克盨》「朋友婚遘」借為婚媾義。婚為後起形聲字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喧盆反頁碼985頁,第3行,第1

𡕽婦家也。從女、昏。禮,娶婦以昏時。婦人陰,故曰婚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985頁,第3行,第2

籒文婚如此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呼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453頁,第1許惟賢1067頁,第4

𡕽婦家也。

段注《釋親》曰:婦之父爲婚。婦之黨爲婚兄弟。

禮。娶婦㠯昏時。婦人侌也。故曰婚。

段注禮謂《禮經》也。《士昏禮》曰:凡行事必用昏昕。注曰:用昕使者。用昏壻也。《郊特牲》曰:昏禮不用樂。幽陰之義也。

从女昏。昏亦聲。

段注呼昆切。十三部。

籒文婚如此。

段注其會意,形聲不可勥說。《車部》之𨏵,《巾部》之㡪皆以爲聲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婦家。结婚當作昏。

婚禮之婚當作昏。

婦家也,婚嫁=昏嫁。

婚嫁字當作昏。

白话解释

婚,妻子的家。古代礼法认为,娶妻应该选拔黄昏时分,因为女人属阴,所以叫“婚”。 字形采用“女、昏”会义,“昏”也作声 旁。,这是籀文写法的“婚”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「婚」字作「」,其實是假借「聞」字為「婚」。篆文從女、從昏,昏亦聲。籀文承金文「聞」字而稍有訛變。隸書、楷書同篆文。「婚」字從「女」為義符,表示婚姻與女子有關;從「昏」也是義符,因為婚禮都在昏時舉行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婚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13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1041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778頁
4說文校箋第542頁,第9字
5說文考正第486頁,第17字
6說文今釋第1794頁,第6字
7說文約注第3026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606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601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23頁,第16字
11標注說文第520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4297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2037頁【補遺】第17831頁
14通訓定聲第3210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1072頁【崇文】第4285頁
16說文句讀第1767頁
17說文新證第849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512頁,第7字
19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756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1135頁,第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