忤

ㄨˇ

8画

4

ntfh

poj

umed

98040

7画

4

4423112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5FE4

忤逆、违反。字义带有歧义,请谨慎使用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904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377頁,第18

標點整理本: 第321頁,第18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五故切,音誤。說文》:逆也,本作啎。从午,吾聲。今作忤。後漢・鮑永傳》:持正之忤。又,忤忤。意不喜也。釋名》:靑徐謂女曰娪。娪,忤也。始生時人意不喜,忤忤然也。

又,或作牾。前漢・王莽傳》:無所牾意。亦作午。禮・哀公問》:午其衆,以伐有道。

亦作蘁。莊子・寓言篇》:使人乃以心服,而不敢蘁立。【音義】蘁音悟,逆也。

又,《正韻箋》:忤,亦作梧。釋名》:當塗曰梧丘。梧,忤也,與人相當忤也。

又,通作悟。史記・韓非傳》:悟言無所擊排。【註】悟作忤。

又,通作迕。前漢・食貨志》:好惡乖迕。【註】迕忤同。

注解

〔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

〔忤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午

〔忤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心,午声。本义是抵触,不顺从。

〔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ǔ] ⑴ 逆,不顺从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忤的意思

ㄨˇ

基本解释

逆,不顺从。~耳(逆耳)。~逆(➊背犯,违反;➋不孝顺父母)。~视(逆视、抗视、正视相看)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心,午声。本义:抵触,不顺从。

2.同本义。

be disobedient to;

复忤宾客。 —— 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触忤当死。 —— 清· 张廷玉《明史》

忤权(不屈服于权贵);忤物(触犯人;与人不合);忤怨(抵触而生怨);忤恨(违逆;反对);忤意(违逆心意);忤嫚(忤慢。违抗怠慢);忤触(触犯);忤鳞(直言犯上)

3.触动。

touch;

临风悼亡,忤愁心,匹鸟河洲上。 —— 明· 汪道昆《洛水悲》

4.交错。

crisscross;

阴阳散忤。 —— 《春秋元命包》

越南字释义

读音ngỗ。 同汉语释义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五故切頁碼493頁,第3

異體𠵦

啎逆也。从午吾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頑五反頁碼1148頁,第1行,第1

啎逆也。從午吾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相逢也。《楚辭》曰:『重華不可牾兮。』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五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982頁,第2許惟賢1294頁,第3

啎屰也。

段注屰各本作逆。今正。逆,迎也。屰,不順也。今則逆行而屰廢矣。相迎者必相屰。古亦通用逆爲屰。攷《儀禮》之梧受。《爾雅》、《釋名》之梧丘。太史公書之魁梧,枝梧。《漢書》之抵梧。皆是啎之譌字。啎,屰也。迎也。遻也。不識啎字,乃多妄改。《管子》七臣七主篇。事無常而法令申。不啎。則失國勢。《戰國策》有樓啎。呂覽明理篇。亂世之民長短頡啎百疾。高注。啎,迎也。字皆左吾右午。啎之或體也。姚宏云:《字書》無之。過矣。

从午。吾聲。

段注五故切。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午、啎實一字。

午、啎實一字。

啎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77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1252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933頁
4說文校箋第654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587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2176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3613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726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3097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90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628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5172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4256頁【補遺】第18147頁
14通訓定聲第1568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300頁【崇文】第5197頁
16說文句讀第2143頁
17章授筆記第614頁,第4字
18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1142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365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