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

yīngyìng ㄧㄥㄧㄥˋ

17画

13

ywwn|owwn

iogp

tgnw

00231

17画

13

41332324111214544

左上包围结构

基本区U+61C9

指应答、应对、反应、适应、应变,寓意为通达、响应。(yīng)指应当、应该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967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405頁,第21

標點整理本: 第351頁,第4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於陵切,音膺。說文》:當也。从心,𤸰聲。【徐曰】𤸰,鷹字也。本作𤻮,今作應。

又,料度辭也。唐詩應須、祇應皆是也。

又,〈周語〉:其叔父實應且憎。【註】猶受也。

又,國名。括地志》:故應城,因應山爲名,在汝州葉縣。

又,姓。出南頓,本周武王後。左傳・僖二十四年》:邗晉應韓,武之穆也。漢有應曜,與四皓偕隱,曜獨不出,八代孫應劭,集解《漢書》。

又,通作膺。書・武成》:誕膺天命。【註】當也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於證切,音譍。集韻》:答也。廣韻》:物相應也。易・咸卦》:二氣感應以相與。

又,樂名。周禮・春官・笙師》應樂。【註】應長六尺五寸,象柷,有椎連底,左右相擊,以應柷也。樂書》:應樂,猶鷹之應物,其獲也小,故小鼓小舂謂之應,所以應大也。小鼙曰應鼓。周禮・春官・小師》:擊應鼓。【註】鼙也。

又,天子之門曰應門。詩・大雅》:廼立應門。【註】正門也。

又,州名。鴈門地,唐置應州。

又,叶於容切,音雍。易・蒙卦》:童蒙求我,志應也。初筮吿,以剛中也。陸賈《新語》:事以類相從,聲以音相應。〇【按】應字,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。正字通》止作去聲,誤。

注解

〔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

〔應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īng、yì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䧹、心

〔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īng] ⑴ 當、該。《詩經•周頌•;賚》:“文王既勤止,我應受之。”《南史•;卷三十六•;江夷傳》:“人所應有盡有,所應無盡無者,其江智深乎?”⑵ 或是、想來是,表示推測的意思。南朝陳•徐陵《走筆戲書應令詩》:“秋來應瘦盡,偏自著腰身。”唐•;杜甫《贈花卿詩》:“此曲祇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聞?” [yìng] ⑴ 回答。《後漢書•卷十四•;宗室四王三侯傳.齊武王縯傳》:“伯升笑而不應。”《水滸傳.第六回》:“由洒家叫喚,沒一個應。”⑵ 允許、承諾。《樂府詩集•卷七十三•;雜曲歌辭十三•;古辭•;焦仲卿妻》:“以我應他人,君還何所望。”《紅樓夢•;第九十六回》:“說是要救寶玉的命,諸事將就,自然應的。”⑶ 附和。如:“裡應外合”、“同聲相應”。《史記•卷四十八•;陳涉世家》:“諸郡縣苦秦吏者,皆刑其長吏,殺之以應陳涉。”⑷ 對付。如:“應世”、“隨機應變”。《莊子•齊物論》:“樞始得其環中,以應無窮。”⑸ 證實。如:“應驗”。《水滸傳•第三十九回》:“這四句謠言已都應了。”《紅樓夢•;第四十九回》:“怪道昨兒晚上燈花爆了又爆,結了又結,原來應到今日。”⑹ 適合。如:“得心應手”。《易經•恆卦•;彖曰》:“巽而動,剛柔皆應。”《老殘遊記•;第七回》:“其實,只要四五個應手的人,已經足用了。”⑺ 接受。《管子.小匡》:“應公之賜,殺之黃泉,死且不朽。”⑻ 姓。如明代有應元徵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應的意思

1yīngㄧㄥ

基本解释

當、該。《詩經•周頌•;賚》:“文王既勤止,我應受之。”《南史•;卷三十六•;江夷傳》:“人所應有盡有,所應無盡無者,其江智深乎?”

或是、想來是,表示推測的意思。南朝陳•徐陵《走筆戲書應令詩》:“秋來應瘦盡,偏自著腰身。”唐•;杜甫《贈花卿詩》:“此曲祇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聞?”

2yìngㄧㄥˋ

基本解释

回答。《後漢書•卷十四•;宗室四王三侯傳.齊武王縯傳》:“伯升笑而不應。”《水滸傳.第六回》:“由洒家叫喚,沒一個應。”

允許、承諾。《樂府詩集•卷七十三•;雜曲歌辭十三•;古辭•;焦仲卿妻》:“以我應他人,君還何所望。”《紅樓夢•;第九十六回》:“說是要救寶玉的命,諸事將就,自然應的。”

附和。如:“裡應外合”、“同聲相應”。《史記•卷四十八•;陳涉世家》:“諸郡縣苦秦吏者,皆刑其長吏,殺之以應陳涉。”

對付。如:“應世”、“隨機應變”。《莊子•齊物論》:“樞始得其環中,以應無窮。”

證實。如:“應驗”。《水滸傳•第三十九回》:“這四句謠言已都應了。”《紅樓夢•;第四十九回》:“怪道昨兒晚上燈花爆了又爆,結了又結,原來應到今日。”

適合。如:“得心應手”。《易經•恆卦•;彖曰》:“巽而動,剛柔皆應。”《老殘遊記•;第七回》:“其實,只要四五個應手的人,已經足用了。”

接受。《管子.小匡》:“應公之賜,殺之黃泉,死且不朽。”

姓。如明代有應元徵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於陵切頁碼350頁,第6

異體𤻮、應

應當也。从心𨿳聲。

附注按:古文字或不從心。隸變作應。

蔣注武則天新造字: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於陵反頁碼850頁,第6行,第2

應當也。從心𨿳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𨿳,鷹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於陵切古音第六部頁碼2007頁,第4許惟賢877頁,第2

應當也。

段注當,田相值也。引伸爲凡相對之偁。凡言語應對之字卽用此。大徐《言部》增譍字。非也。諾下,讎下,唉下,對下譍字皆當改正。

从心。𤸰聲。

段注於陵切。六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由膺字引申,當也。應對之應、應敵之應皆訓當。

當也。《詩》「戎狄是膺」,膺亦當也。應即膺之孳乳字。引申為應對,應敵,皆有當義。應該,亦有當義。

當也。「戎狄是膺」,膺亦當也。應實膺之孳乳字。

白话解释

应,当,该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“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僅作(鷹),從戰國文字、篆文到隸書、楷書,應字都是從心、(鷹)聲。從心,表示內心的狀態;(鷹)聲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本從瘖省聲,所從之疒與厂、广以形近似的緣故,隸書、楷書皆訛作广。楷定作應,規範字作「应」。

應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89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870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663頁
4說文校箋第447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415頁,第8字
6說文今釋第1500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552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08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205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73頁,第14字
11標注說文第432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3589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0287頁【補遺】第17560頁
14通訓定聲第360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890頁【崇文】第3557頁
16說文句讀第1442頁
17章授筆記第427頁,第7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952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978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