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10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22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69頁,第1字
音《唐韻》:旨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之列切,𡘋音浙 —— 拗,折也。《詩・鄭風》:無折我樹𣏌。〈周語〉: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,於是乎有折俎。
义又,斷之也。《易・賁象》:君子以明庶政,無敢折獄。【疏】勿得直用果敢,折斷訟獄。
义又,折中也。《前漢・貢禹傳》:微孔子之言,亡所折中。
义又,曲也。《禮・玉藻》:折還中矩。【註】曲行宜方。還亦作旋。《史記・灌夫傳》:吾益知吳壁中曲折,請復往。
义又,屈也。《前漢・伍被傳》:折節下士。
义又,挫也。《史記・項羽紀》: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。《前漢・蒯通傳》:漢王一日數戰,亡尺寸之功,折北不救。
义又,止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予曰有禦侮。【傳】武臣折衝曰禦侮。【疏】能折止敵人之衝突者。
义又,直指人過失也。《史記・呂后紀》:面折廷諍。
义又,毀也。《易・說卦》:兌爲毀折。《前漢・高帝紀》:常從王媼武負貰酒,兩家常折券棄責。【註】折毀之,棄其所負。
义又,封土爲祭處曰折。《禮・祭法》:瘞埋于泰折,祭地也。【註】折,昭晳也,必爲昭明之名,尊神也。又,《前漢・郊祀志》〔註〕:言方澤之形四曲折也。
义又,短折,不祿也。《書・洪範》:六極。一曰凶短折。【疏】未齓曰凶,未冠曰短,未婚曰折。《前漢・五行志》:傷人曰凶,禽獸曰短,草木曰折。【又】兄喪弟曰短,父喪子曰折。
义又,葬具也。《儀禮・既夕》:折橫覆之。【註】折猶庪也。方鑿連木爲之,如牀而無簀,加之壙上,以承抗席。
义又,地名。《春秋・桓十一年》:柔會宋公,陳侯,蔡叔,盟于折。
义又,姓。《後漢・方術傳》:折象,其先封折侯,因氏焉。
音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食列切,音舌。《說文》:斷也。《廣韻》:斷而猶連也。《易・鼎卦》:鼎折足,覆公餗。《禮・月令》:孟秋命理,瞻傷察創視折。【註】折損筋骨也。《前漢・賈誼傳》:釋斤斧之用,而欲嬰以芒刃不缺則折。
音又,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杜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田黎切,𡘋音題。《禮・檀弓》:吉事欲其折折爾。【註】安舒貌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征例切,音制 —— 亦斷之也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許少施巧,秦成力折;掎僄佼,㧖猛噬。【註】許少,古捷人。秦成,壯士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時制切,音逝 —— 亦曲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立則磬折垂佩。【疏】身宜僂折如磬之背也。陸德明《音義》:折,之列反,一音逝。屈原〈離騷〉:何瓊佩之偃蹇兮,衆薆然而蔽之。惟此黨人之不亮兮,恐嫉妒而折之。【註】沈重曰折。
义《說文》作𣂚,从斤斷艸。籀文作𣂚,从艸在仌中,冰寒故折。隸从手、从斤。
卷目:考證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42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8頁,第29字
《禮・祭法》瘞埋于泰折,祭地也。〔註〕折,昭晳也。
謹照原文晳改晢。
注解
〔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折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ē、zhé、shé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斤。
〔折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右边是斧子( 斤 ),左边是断开的“木”,意即斤砍断木。后来断木演变为“手”,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。本义是折断。
〔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ē] ⑴ 翻转,倒腾㈡ [zhé] ⑴ 断,弄断⑵ 幼年死亡⑶ 弯转,屈曲⑷ 返转,回转⑸ 损失⑹ 挫辱⑺ 减少⑻ 抵作,对换,以此代彼⑼ 心服⑽ 戏曲名词,杂剧一本分四折,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⑾ 判决㈢ [shé] ⑴ 断,绳子~了。⑵ 亏损⑶ 姓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折的意思
折摺
1zhēㄓㄜ基本解释
◎翻转,倒腾。~腾。~跟头。~个儿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[口]∶翻,翻转 。
turn over;
折个跟斗(折斤斗)
2.倒过来倒过去。
pour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wo containers;
只管把果子折在一个碟子里,端着就走。 —— 《红楼梦》
开水太烫,拿两个杯子折一折就凉了
3.另见 shé;zhé。
折摺
2zhéㄓㄜˊ基本解释
①断,弄断。~断。~桂(喻科举及第)。~戟沉沙(形容惨重的失败)。
②幼年死亡。夭~。
③弯转,屈曲。曲~。转~。周~。~中(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。亦作“折衷”)。
④返转,回转。~返。
⑤损失。损兵~将。
⑥挫辱。~磨。挫~。百~不挠。
⑦减少。~寿(减少寿命)。~扣。
⑧抵作,对换,以此代彼。~合。~价(把实物折合成钱)。
⑨心服。~服(①信服;②说服)。
⑩戏曲名词,杂剧一本分四折,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。~子戏。
⑪判决。~狱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右边是斧子(斤),左边是断开的“木”,意即斤砍断木。后来断木演变为“手”,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。本义:折断。
2.同本义。
break; snap;
折其右肱。 —— 《易·丰》兑为毁折。 —— 《易·说卦》无折我树杞。 —— 《诗·郑风·将仲子》折疡之祝药。 —— 《周礼·疡医》设折俎。 —— 《仪礼·特牲礼》无折骨。 —— 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兔走触株,折领而死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五蠹》堕而折期髀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白草折。 —— 唐· 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触柱折辕。 —— 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折臂断足。 —— 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骨折;兰摧玉折;折针儿(断针。比喻不值钱的东西);折伐(拗折砍伐);折首(砍首);折脚铛(断脚锅);折齿(折断牙齿)
3.引申为曲折;弯。
bend; twist;
折,曲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河九折入于海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览冥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。 —— 李白《梦游天姥呤留别》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。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折身(曲身);折行(水曲折流行);折简(折札);折水(回旋的流水);折还(曲行。古代礼节,表示行进的一种步法);折盘(回旋貌;盘曲貌);折腰步(走路时摆动腰肢,扭捏作态);折脖子(低头)
4.反转;改变方向。
turn back halfway; change direction;
骊山北构而西折。 ——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折旋(折回来,返回);折身(转身);折易(辟易。改变方向行走)
5.屈服;折服。
submit to;
则周必折而入于 韩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晚救之,韩且折而入于 魏,不如早救之。 —— 《战国策》
折伏(制服,使屈服);折愧(折辱,侮辱);折慢幢(使傲慢者折伏);折意(忍性屈情)
6.挫伤,挫折。
blunt; deflate;
折其骄气。 —— 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折北不救。 —— 《汉书》。颜师古注:“折,挫也。”
折食料(不敢当此厚遇而折了寿数);折草料(不敢承受厚遇,怕折寿)
7.折合;抵当。
convert into; discount in price;
每日早上,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。 —— 《儒林外史》
折帕(以银子代替书帕);折过(互相抵消);折兑(折算调换);折充(折合抵充)
8.损失;减损。
lose; suffer the loss of; reduce;
魏延左冲右突,不得脱身,折兵大半。 —— 《三国演义》
折除(减损);折福(折损福分);折损(损伤;损失);折消(消除)
9.夭折;死亡 。
die young; die;
折短(夭折);折摇(死亡)
10.判断;裁决 。
judge;
折讼(判决诉讼案件)
11.杜绝,闭 。
stop;
折口(闭口);折拗(犹中断)
12.折磨 。
torment;
折割(折磨);折堕(折磨);折蹬(折磨;挫折);折挫(折磨);折坠(折磨;毁坏)
13.毁坏。
destroy; ruin;
是故政举之日,夷关折符,无通其使。 —— 《孔子·九地》
名词
1.账册 。
folder; booklet used for keeping accounts;
存折
2.按原数减去其中的成数 。
discount;
打八折
3.汉字笔画名。
turn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;
每作一波,常三过折笔。 —— 《法书要录》
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折
4.戏曲名词。元、明杂剧剧本中的一个段落,每剧大都四折 act。其中可单独演出的一折,叫“折子戏”
5.姓。
动词
1.折叠。
fold;
折叠环复。(往复环绕。) —— 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折藏之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折袖(袖口翻出一块的服装式样,供习武时穿用);折本(古代由长卷折叠成的书本);折扇
2.转折;曲折。
turn;
折遇墙隅。 ——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又三四折。 —— 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名词
1.折子 。
book;
经折;奏折;折片(清代称奏文为折片);折奏(直达皇帝的奏章)
2.另见 shé;zhē。
折摺
3shéㄕㄜˊ基本解释
①断,绳子~了。
②亏损。~本生意。
③姓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断而犹连 。
bend;
扁担折了;折腿烂手的人(指没有什么本领的人)
2.使断成两截(如在变形应力或张应力下)。
break;
别太使劲,不然绳子就要折了
3.生意亏损 。
lose money in business;
折耗;折本儿;折阅(商品减价销售)
4.另见 zhē;zhé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食列切頁碼第29頁,第23字續丁孫
㪿
異體𣂚
斷也。从斤斷艸。譚長說。
𣂹
異體𣂟
籒文折从艸在仌中,仌寒故折。
折
篆文折从手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从手从斤,隸字也。《九經字樣》云:『《說文》作𣂚,隸省作折。』《類篇》、《集韻》皆云隸从手。則『折』非篆文明矣。」王筠釋例:「𣂚之重文『𣂲』,說解以為从仌,似非。若从斤、仌二字為義,則艸之折也,斤斷之邪?仌摧之邪?義無統屬,是謂雜亂。且論其部位,是仌在艸中,而云『艸在仌中』,亦非以字形見字義之法。案:當為以會意兼指事字。『二』非『仌』字,但以之界『[⿱䶹䶹]』之間,以見其為已斷。恐其傳寫既久,連[⿱䶹䶹]為[⿱屮䶹],不可解耳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斤斷木,為了明白表示斷木,所以『斤』旁的『木』字斷成上下兩截。斷木後訛為二『屮』,金文承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時列反頁碼第104頁,第1行,第1字述
斷也。從斤,斷艸。譚長說。
鍇注臣鍇曰:「此指事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4頁,第1行,第2字述
從艸在仌中,仌,寒,故折。
鍇注臣鍇曰:「此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4頁,第2行,第1字述
篆文㪿,從手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食列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6頁,第4字許惟賢第77頁,第3字
𣃔也。从斤𣃔艸。譚長說。
段注會意也。食列切。十五部。《周禮》折瘍。劉昌宗本作㪿。此漢人之舊也。
籒文㪿。从艸在仌中。仌寒故折。
段注《廣雅・釋器》𦠔字從此。
篆文㪿。从手。
段注按此唐後人所𡚶增。斤𣃔艸,小篆文也。艸在仌中。籒文也。從手從斤,隷字也。《九經字㨾》云:《說文》作㪿。隷省作折。《類篇》、《集韵》皆云隷從手。則折非篆文明矣。
折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55頁,第9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90頁,第1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3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40頁,第18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34頁,第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21頁,第5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36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590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89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3頁,第9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0頁,第10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30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864頁【補遺】第16260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693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1頁【崇文】第40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21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72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554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93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