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309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49頁,第1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95頁,第15字
音《唐韻》:附袁切,音煩。《說文》作,鷙不行也。从廾、从棥。【徐曰】鷙猶縶也,鷹隼之屬,見籠不得出,以左右攀引外也。《廣韻》:樊,籠也。《莊子・養生主》:澤雉十步一啄,百步一飮,不期畜于樊中。
义又,通棥。《詩・小雅》止于樊,《說文》作棥。孫炎曰:樊圃之樊也,謂樊籬。《莊子・山木篇》:莊子遊乎雕陵之樊,睹一蟬得美䕃而忘其身。
义又,紛雜貌。《莊子・齊物論》:樊然殽亂。又,國名。《詩・大雅》:生仲山甫。【毛傳】仲山甫,樊侯也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隱十一年》:王取田于鄭,而與鄭人以溫原絺樊。
义又,姓。《姓苑》:仲山甫之後,因國爲氏。
音又,《正韻》:符艱切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通鞶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巾車》掌王之五路,一曰玉路,錫樊纓。【鄭註】鞶,馬大帶也。步干切,與鞶通。《左傳》作曲縣繁纓。
音又,高誘曰:扶萬切,音飯 —— 樊桐,山名。《淮南子・地形訓》:樊桐在崑崙閶闔之中。
音又,叶汾沿切,讀若楩。左思〈贈妹〉詩:才麗漢班,明朗楚樊;默識若記,下筆成篇。白居易〈中隱〉詩:大隱住朝市,小隱住丘樊;不如作中隱,隨月有俸錢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廾部收樊,下不从大,今誤入。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愛日堂藏本: 第317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2頁,第32字
《周禮・春官・巾車》玉路,錫樊纓。
謹照原文錫樊纓改鍚樊纓。
《鄭註》鞶,馬大帶也。步干切,與鞶通。《左傳》作曲縣繁纓。
謹按步干切以下非鄭註也。謹照原文改鄭註樊讀如鞶,馬大帶也。釋文步干反。左傳作繁纓。
注解
〔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樊〕字拼音是fá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棥、大。
〔樊〕字造字法是形声,棥声。“棥”意思是篱笆,在字中也具有表意作用。本义是篱笆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樊的意思
基本释义
樊
fánㄈㄢˊ1.拼音fán。
2.笼子:~ 笼(关鸟兽的笼子, 喻不自由的境地)。
3.篱笆:~ 篱(喻对事物的限制)。
4.纷杂的样子:“~ 然淆乱”。
5.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附袁切頁碼第80頁,第14字續丁孫
𤕩
異體樊
鷙不行也。从𠬜从棥,棥亦聲。
附注段玉裁改「鷙」為「騺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復喧反頁碼第223頁,第5行,第2字述
鷙不行也。從𠬜,棥亦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鷙猶縶也,鷹隼之屬,見籠不得出,以左右攀引外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附袁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416頁,第5字許惟賢第187頁,第14字
驇不行也。
段注驇各本譌驇。《馬部》曰:驇,馬重皃。驇不行,沈滯不行也。《毛詩》。折桺樊圃。借爲棥字。荘子。澤雉畜乎樊中。樊,籠也。亦是不行意。
从𠬜棥。
段注會意。
棥亦聲。
段注附袁切。十四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今云樊籬。
白话解释
樊,被羁绊而不能行走。字形采用“、棥”会义; “棥”也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或作「」,從二木,中像交錯的樣子。意即樹與樹之間,用繩索或枝條編織交錯圈圍起來,即圍籬。金文又有增「」的「」字,成為從、棥聲的構形。「」為雙手向外援引攀爬,則「」即攀爬圍籬的樣子,而此字形為篆文所本。隸書及楷書則將「」連筆成「大」,已失雙手攀爬之意。在六書中,「棥」()屬於會意附加實像,「樊」()則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樊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60頁,第9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27頁,第5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80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11頁,第1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04頁,第15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370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639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486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546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66頁,第3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10頁,第13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820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3248頁【補遺】第1647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007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29頁【崇文】第913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315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176頁,第2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121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211頁,第2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286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