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画

10

iuxx

etvi

vuzz

38132

12画

9

441431554554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6ECB

指滋芽、滋养、滋润。繁殖,生长。用于姓名多形容人学习能力强,成长速度快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531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642頁,第15

標點整理本: 第590頁,第10

唐韻》:子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津之切;《正韻》:津私切,𡘋音兹 —— 水名。說文》:水,出牛飮山白陘谷。

又,霸水之別名。水經注》:霸陵縣霸水,古曰滋水。

又,蒔也、長也、益也。書・泰誓》:樹德務滋。

又,液也。禮・檀弓》:必有草木之滋焉。

又,多也、蕃也。左傳・僖十五年》:物生而後有象,象而後有滋。

又,滋味也。禮・月令》:薄滋味,無致和。

又,濁也。左傳・哀八年》: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:何故使我水滋。

又,與孳、孜通。

又,通作兹。前漢・五行志》:賦斂兹重。

又,《廣韻》:疾之切,音慈 —— 水名,出高麗山〔出高是山〕山海經》:高是之山,滋水出焉。

注解

〔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滋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兹

〔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ī] ⑴ 生出,长⑵ 增益,加多⑶ 汁液,润泽⑷ 味道⑸ 喷射⑹ 浊:“何故使吾水~?”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滋的意思

基本解释

生出,长。~生。~芽。~事。~扰(骚扰生事)。潜~暗长。

增益,加多。~养。~补。~阴。

汁液,润泽。~润。

味道。~味。

喷射。往外~水。

浊:“何故使吾水~?”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滋水。

Zi River;

滋水出牛饮山白陉谷,东入 呼沱。从水,兹声。 —— 《说文》

2.一名兹水,今名磁河。源出河北省阜平县西部南坨山东,今为潴龙河支流。

3.浆,液汁。

thick liquid;

墨井盐池,玄滋素液。 —— 左思《魏都赋》流光驿驿,甘滋泥泥。 —— 邹阳《酒赋》

4.滋味。

taste;

丧有疾,食肉饮酒,必有草木之滋焉,以为姜桂之谓也。 —— 《礼记》

动词

1.通“孳”。滋生;繁殖。

multiply; grow;

滋,益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无使滋蔓。 —— 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。服注:“益也。”草木庳小不滋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事滋无成。 —— 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树德务滋,除恶务本。 —— 《书·泰誓下》

滋疑(引起怀疑);滋乳(滋生繁衍);滋漫(滋生蔓延);滋演(滋生演变);滋蕃(滋生繁育);滋茂(植物生长繁茂);滋硕(竹长茂盛);滋荣(生长繁茂)

2.滋补。供给身体以养分;补养 。

tonic;

滋阴(滋补阴虚);滋膳(补养的膳食);滋助(滋补)

3.栽种。

plant;

播江离与滋菊兮,愿春日以为糗芳。 —— 《楚辞》

滋培(栽培;养育);滋植(培植)

4.浸染 。

permeate;

滋沥(汁液渗滴);滋液(渗透的汁液);滋穴(喷涌泉水的洞穴)

5.增长 increase(今国之疵,民之病,有滋而无损焉,乌所谓言之效邪?)—— 王安石《上田正言书二》

滋殖(增加;增长)

副词

更加,愈益 more——表示程度 去人滋久,思人滋生。——魏源《默觚上》 滋可痛已。(更加使人悲痛。可,值得。已,同“矣”。)——孙文《序》

形容词

1.繁盛;茂盛 。

flourishing;

滋阜(繁盛);滋盛(众多;兴旺);滋繁(益繁;滋生繁多)

2.味美 。

delicious;

滋美(美食);滋旨(美好的滋味或意味)

3.肥腻 。

fat;

滋腴(肥腻的荤食);滋膏(脂膏)

4.脏污,污浊。

dirty;

不获世之滋垢。 —— 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滋垢(污垢);滋泥(污浊的烂泥);滋秽(污秽)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之切頁碼369頁,第2

異體滋、滋

滋益也。从水玆聲。一曰滋水,出牛飲山白陘谷,東入呼沱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則欺反頁碼903頁,第3行,第1

滋益也。從水茲聲。一曰:滋水,出牛飮山白陘谷,東入虖沱。
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曰:「正考父三命滋益恭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206頁,第1許惟賢960頁,第2

滋

滋益也。

段注《艸部》茲下曰:艸木多益也。此字从水茲。爲水益也。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。亦有用茲者。如《常棣》、《召旻》傳云:兄,茲也。《桑柔》傳云:兄,茲也。衹是一義。

从水。茲聲。

段注各本篆文作,解作玆聲。誤也。今正。說詳四篇下玆篆下。子之切。一部。

一曰滋水。出牛㱃山白陘谷。東入呼沱。

段注此謂水名也。《地理志》。常山郡南行唐牛飲山白陸谷。滋水所出。東至新巿。入虖池水。南行唐故城在今直隸正定府行唐縣縣治北。新巿故城在今正定府治西北四十里。《一統志》曰:滋河源出山西五臺縣畍。東南流逕正定府靈壽縣北,行唐縣南。又東厯正定藁城二縣北,無極縣南。又東北入定州深澤縣畍。古與滹沱合流。今折而東北,與滱沙二水合。不入滹沱矣。

白话解释

滋,补益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兹”是声旁。一种说法认为,“滋”是河川,源出牛饮山白陉谷,向东流入呼沱河。

字形解说

甲文之字形作,從水、?(古文絲)聲。戰國文字、篆文皆係從水、滋聲。古文字之聲符雖不同,然以音近、音同的聲符相互代換,乃文字衍化之通例,並不影響字義。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茲聲,表示音讀。隸變作、楷定作滋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滋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29頁,第13字
2陳昌治本第930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702頁
4說文校箋第479頁,第17字
5說文考正第440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1606頁,第7字
7說文約注第2725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5449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351頁,第5字
10說文標整第290頁,第21字
11標注說文第464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3890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0954頁【補遺】第17660頁
14通訓定聲第665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964頁【崇文】第3853頁
16說文句讀第1565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23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024頁,第7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