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554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52頁,第4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01頁,第7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胡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下買切,𡘋音蟹。《說文》:渤澥,海之別名也。司馬相如〈子虛賦〉:浮渤澥。【註】斷水曰澥。
义又,漻澥,小水別名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擿漻澥。
义又,《類篇》:一曰澥,谷也。
注解
〔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澥〕字拼音是xi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解。
〔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è] ⑴ 糊状物或胶状物由稠变稀⑵ 〔渤~〕古代称东海的一部分,即“渤海”。⑶ 加水使糊状物或胶状物变稀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澥的意思
澥
xièㄒㄧㄝˋ基本解释
①糊状物或胶状物由稠变稀。糨糊~了。
②〔渤~〕古代称东海的一部分,即“渤海”。
③加水使糊状物或胶状物变稀。粥太稠,加水~一~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糊状物、胶状物由稠变稀。
be thin;
粥澥了;糨糊澥了。
2.〈方〉∶加水使糊状物或胶状物变稀 。
thin with water;
糨糊太稠,加点水澥一澥。
名词
1.靠陆地的海湾 bay。渤海湾是大海的一个港汊,故古名勃澥。
澥,勃澥,海之别名。 —— 《说文》
2.海。
sea;
湖澥天教十载闲,《玉经》功就胜居澥。 —— 《送玉海宗师还山》
澥宇澥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胡買切頁碼第365頁,第21字續丁孫
澥
郣澥,海之別也。从水解聲。一說:澥卽澥谷也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侯豸反頁碼第895頁,第4行,第1字述
勃澥海之別名也。從水解聲。一說,澥即澥谷。
鍇注臣鍇按:《列子》諸書多謂海爲渤澥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胡買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175頁,第5字許惟賢第946頁,第16字
勃澥,海之別也。
段注宋本作郣。今本及《集韵》、《類篇》皆作勃。別下宋本,葉本,趙本,《五音韵譜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集韵》皆無名字。毛斧季妄增之。然《文選注》已誤多矣。《毛詩傳》曰:沱,江之別者也。海之別猶江之別。勃澥屬於海,而非大海。猶沱屬於江,而非大江也。《說文》或言屬。或言別。言屬而別在其中。言別而屬在其中。此與稗下云禾別正同。《周禮》注。州黨族閭比者,鄉之屬別。則屬別竝言也。《漢書・子虛賦・音義》曰:勃澥,海別枝也。齊《都賦》注曰:海旁曰勃。斷水曰澥。潛丘箚記曰:今海自山東登州成山折而西。逕寧海州,福山,蓬萊,招遠縣。又西逕萊州,掖縣,昌邑,濰縣。又西逕靑州,壽光,樂安,諸城縣北界。折而西北。逕濟南,利津,霑化,海豐縣。又北逕直隷,河閒,鹽山,滄北,靜海縣東界。又北至天津衛。折而東。逕順天,寶坻,豐潤縣。又東逕永平,灤州,樂亭,盧龍,昌黎縣。又東出山海關。逕遼東,寧遠,廣寧衛南界。折而南。逕海,葢,復,金四衛西界。又折而東。逕金州南界。有旅順口。南與登州海口相對。皆謂之勃海。太史公多言勃海。《河渠書》謂永平府之勃海也。《封禪書》謂登,萊兩府之勃海也。蘇秦列傳指天津衛之海言。朝鮮列傳指海之在遼東者言。勃海之水大矣。非專謂近勃海郡者也。玉裁按。此於大海爲別枝。
从水。解聲。
段注胡買切。十六部。
一說澥卽澥谷也。
段注《集韵》、《類篇》皆作一曰澥谷也五字。此別一義也。律厯志曰:黃帝使泠綸。自大夏之西。昆侖之陰。取竹之解谷。孟康曰:解,脫也。谷,竹溝也。取竹之脫無溝節者也。一說昆侖之北谷名也。按《漢書・解谷》、《說文》作澥。《廣韵》作嶰。
澥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722頁,第9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919頁,第7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696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473頁,第17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35頁,第16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587頁,第6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690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5381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323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87頁,第16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58頁,第4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843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844頁【補遺】第17644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117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954頁【崇文】第3813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42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74頁,第5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1014頁,第1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