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561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56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04頁,第14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子禮切,音秭 —— 水名。《說文》:水,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。《釋名》:濟濟也,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。《風俗通・山澤篇》:濟者齊,齊其度量也。《書・禹貢》:導沇水,東流爲濟。【傳】泉源爲沇,流去爲濟。
义又,水名,出酈縣。《山海經》:支離之山,濟水出焉。
义又,濟南,郡名。《廣輿記》:漢初爲濟南國,景帝時分郡。
义又,濟濟,衆盛之貌。一曰多威儀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濟濟多士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子計切,音霽 —— 渡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過渡謂之涉濟。《詩・邶風》:濟有深涉。
义又,止也。《詩・鄘風》:既不我嘉,不能旋濟。
义又,與霽通,亦止也。《爾雅・釋天》:濟謂之霽。【疏】濟,止也。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。
义又,成也。《左傳・僖二十年》:以欲從人則可,以人從欲鮮濟。
义又,利用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臼杵之利,萬民以濟。
义又,益也。《左傳・桓十一年》:莫敖曰:盍請濟師于王。又,賙救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知周乎萬物,而道濟天下。
义又,相助也。《易・謙卦》:天道下濟而光明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濟,憂也。陳楚或曰溼,或曰濟。
音又,讀作擠,滅也。〈晉語〉:二帝用師,以相濟也。【註】濟,當讀爲擠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前西切,音齊 —— 濟濟,祭祀容。
音又,在禮切,音薺 —— 與霽同。
注解
〔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濟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ì、jǐ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齊。
〔濟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水,齊聲。本义是水名,即濟水。古四瀆之一。
〔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ì] ⑴ 渡,過河⑵ 對困苦的人加以幫助⑶ 補益㈡ [jǐ] ⑴ 〔~水〕古水名,源於今中國河南省,流經山東省入渤海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濟的意思
濟济
1jìㄐㄧˋ基本解释
①渡,過河。同舟共~。
②對困苦的人加以幫助。~世。救~。賑~。周~。接~。
③補益。無~於事。
详细解释
動
1.渡過水流。
cross a stream;
濟乎江湖。 —— 《楚辭·屈原·涉江》濟河,圍令狐。 —— 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直掛雲帆濟滄海。 —— 唐· 李白《行路難》
同舟共濟;濟勝之具(指能登山涉水的健康身體);濟水(渡水);濟涉(渡水);濟運(渡水運輸)
2.幫助;救助。
help; assist; salve;
以之事國,則同心而共濟。 —— 歐陽修《朋黨論》惟以周窮濟乏爲事。 —— 《晉書·何攀傳》濟師來攻。 —— 清· 邵長蘅《青門剩稿》
濟人利物;濟拔(從險惡的境地中救出);濟惠(濟會,濟惠。賙濟,照顧);濟物(幫助他人);濟時(匡救時世)
3.拯救;救濟。
relieve;
殺黑龍以濟冀州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覽冥》此近難濟,恆事攻治,可延歲月。 —— 《三國志·方伎傳》
濟護(救護);濟恤(救濟);濟救(救濟);濟衆(救濟衆人);濟難(拯救時難);濟施(救濟施捨)
4.[對事情]有益;成(多用於否定);發揮[作用]。
bring into play;
然後乃能各濟其所長也。 —— 劉邵《人物誌》臼杵之利,萬民以濟。 —— 《易·繫辭下》
無濟於事;人少了不濟事;濟事(頂用)
5.成就。
achieve;
必以忍,其乃有濟。 —— 《書·君陳》故雖有困敗,而終濟大業。 —— 《後漢書·荀彧傳》以濟大事。 —— 《資治通鑑》共濟世業。事之不濟。
濟勝(取勝);濟勳(濟功。成就功業);濟辦(成功地把事辦妥);濟克(成功)
6.停;止。
stop;
三月春風不濟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時則》
7.增加。
increase; add;
盍請濟師於王。(盍:爲什麼不。) —— 《左傳·桓公十一年》
8.彌補。
make up;
又因中國文字太難,只得用圖畫來濟文字之窮的產物。 ——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》
9.及,比得上。
can compare with;
果然我們就不濟鳳丫頭了? —— 《紅樓夢》
10.成;可以。
all right; well;
所言之事濟否? —— 《警世通言》
名词
◎渡口,過河的地方 ferry crossing 川既漾(水流長)而濟深。——王粲《登樓賦》
形容词
1.整齊,漂亮 。
in good order; neat; nice;
濟楚(整整齊齊;整潔;雅緻;瀟灑;端莊);濟美(承繼先人美好的事業)
2.能幹,中用。
capable; useful; effective;
你忒不濟,不濟!又要馬騎,又不放我去,似這般看着行李,坐到老罷! —— 《西遊記》
3.另見 jǐ。
濟济
2jǐㄐㄧˇ基本解释
◎〔~水〕古水名,源於今中國河南省,流經山東省入渤海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聲。从水,齊聲。本義:水名,即濟水。古四瀆之一。
2.同本義。
Ji River;
濟,濟水也。出 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 汦 —— 《說文》濟水源出 贊皇山。 —— 《穆天子傳》陰谷皆入濟。 —— 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記》
3.發源於今河南省濟源市西王屋山,原在山東境內與黃河並行入渤海。後因黃河改道,下游被黃河淹沒。現在黃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來濟水的河道。
4.州名。
Ji prefecture;
5.北魏泰常八年(公元423年)置,治所在今山東省聊城東南。
6.五代周置,在今山東省鉅野縣。
7.金置,在今吉林省農安縣。
形容词
1.衆多。
numerous;
濟濟多士。 —— 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
人才濟濟;濟濟(衆多);濟濟一堂(形容許多人聚集在一起);濟濟彬彬(形容人才衆多且文雅有禮)
2.整齊美好的樣子。
neat and fine;
四驪濟濟。 —— 《詩·齊風·載驅》
濟然;濟楚(整齊清潔);濟濟(整齊美好的樣子)
3.另見 jì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禮切頁碼第364頁,第9字續丁孫
𣺴
異體㴉、濟
水。出常山房子贊皇山,東入泜。从水亝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即洗反頁碼第883頁,第5行,第1字述
水,出常山房子贊皇山,東入泜。從水齊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房子縣贊皇山石,濟水所出,東至廮陶入泜。」此非四瀆之濟,古皆作泲字,今人多亂之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160頁,第1字許惟賢第940頁,第6字
𣺴水。出常山房子贊皇山。東入泜。
段注常山郡房子,見《前志》。《後志》云:常山國房子。今直隷正定府贊皇縣是其地。《前志》房子下曰:贊皇山,石濟水所出。東至廮陶入泜。《後志》曰:贊皇山在縣西南六十里。濟水所出。按此水名與四瀆之泲字各不同。而經傳皆作濟。《風俗通》遂誤以常山房子之水列入四瀆。而云廟在東郡臨邑縣。豈知班志臨邑下云有泲廟,字固作泲乎。今本《前志》石濟水,石字疑衍。以《說文》、《風俗通》、《後志》正之。皆不當有石字。《一統志》曰:舊志云槐水出黃沙嶺。流經贊皇縣西北十里。入元氏縣畍。合泜水。又東南歷高邑,柏鄉,達寧,晉縣。入胡盧河。卽古大陸澤。玉裁謂槐水卽古濟水也。贊皇山在今贊皇縣西南。
从水。𠫼聲。
段注子禮切。十五部。今字以爲濟渡字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[濟水在]山東,與大清河之濟别。引申為事了事成之濟。濟度字當作𠂔,作濟亦可。
四瀆之濟為泲之借。濟渡乃歬之借。《說文》云:「不行而進也」。(人不行而進,耤船渡也。)古前、劑相借,或又稱為齊。劑借為前,故濟亦可借為歬。事了曰濟,乃霽之借。雨止曰霽,引申一切止皆曰霽。
與山東之泲不同。濟渡之濟(=𠂔?)或曰是别義,或曰濟渡是本義,濟水是别義。四瀆曰泲。濟渡斯成,故成可訓濟。「檢言濟」[一]之濟訓止,=𠂔。濟,山東,與大清河之濟别。(?)
與大清河有别。濟,山東水名也。大清河今以濟字假之,其本字當作囗。事了事成曰濟,今日本猶有是義。濟渡字當作𠂔,作濟亦可。[一]此語出處不明。
白话解释
济,河川名。源于常山郡房子县的赞皇山,向东流入泜河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齐”作声旁。
濟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720頁,第1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915頁,第6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693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471頁,第7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34頁,第2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580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680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5361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315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86頁,第9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56頁,第2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817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811頁【補遺】第1763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292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951頁【崇文】第380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35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449頁,第5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62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012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