炀

yáng ㄧㄤˊ

13画

9

onrt

fnsh

uoyo

97827

7画

3

4334533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7080

意为火旺、烘干。火旺、熔化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中 部首:火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619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678頁,第7

標點整理本: 第628頁,第8

唐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餘亮切;《集韻》:弋亮切,𡘋音漾。說文》:炙燥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煬,炙也。【註】今江東呼火熾猛爲煬。莊子・盜跖篇》:冬則煬之。

又,《玉篇》:對火也。廣韻》:向也。戰國策》:若竈則不然,前之人煬,則後之人無從見也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煬,暴也。春秋・定元年》:立煬宮。【註】煬公,伯禽子也。其廟已毀,季氏禱之,而立其宮。

又,《玉篇》:熱也。揚雄〈甘泉賦〉:南煬丹崖。

又,《集韻》:式亮切,音餉 —— 燥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與章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余章切;《正韻》:移章切,𡘋音陽。廣韻》:釋金也。集韻》:爍金也。或作烊。

又,《集韻》:尸羊切,音商 —— 魯煬公。徐邈說。

注解

〔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

〔煬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áng、yà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火、昜

〔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áng] ⑴ 熔化金屬。清王夫之《周易外傳•説卦傳》:“金煬則液,水凍則堅。” [yàng] ⑴ 烘烤;烘乾。《説文•火部》:“煬,炙燥也。”⑵ 向火取暖;烤火。《淮南子•齊俗》:“冬則羊裘解札,短褐不掩形而煬竈口。”⑶ 曝曬。《方言》卷十三:“煬,暴也。”⑷ 炊。《莊子•寓言》:“舍者避席,煬者避竈。”⑸ 遮蔽;蒙蔽;擋住。《韓非子•内儲説上》:“今或者一人,有煬君者乎?”⑹ 熾烈;熾熱。漢東方朔《七諫•自悲》:“觀天火之炎煬兮,聽大壑之波聲。”⑺ 焚燒。晋潘岳《西征賦》:“儒林填於坑穽,《詩》、《書》煬而為煙。”⑻ 照亮;照耀。《文選•揚雄〈甘泉赋〉》:“北爌幽都,南煬丹崖。”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炀的意思

1yángㄧㄤˊ

基本解释

熔化金属。

火旺。

烘干,烤火。

古代谥法,去礼远众称“炀”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熔炼金属。

melt metals;

以一铁范…密布字印…持就火炀之。 —— 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2.另见 yàng。

2yàngㄧㄤˋ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火,昜( yáng )声。本义:烘烤。

2.同本义。

roast;

古者民不知衣服,夏多积薪,冬则炀之。 —— 《庄子》

3.向火(取暖);烤火。

warm oneself;

炀,炙燥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冬则羊裘解札,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。 —— 《淮南子》若灶则不然,前之人炀,则后之人无从见也。 —— 《战国策》

4.炊 。

cook;

炀者(灶下烧火的人);炀器(炉灶)

5.遮蔽,蒙蔽,挡住 。

cover;

炀没(湮没,消失);炀蔽(遮瞒;遮蔽)

形容词

1.炽热。

hot;

观天火之炎炀兮,听大壑之波声。 —— 汉· 东方朔《七谏》

炀火(烈火);炀旱(炎热干旱);炀炀(火盛的样子);炀和(融和;暖和)

2.另见 yáng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上反切余亮切頁碼336頁,第1

異體𤋁

煬炙燥也。从火昜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九反切胤亮反頁碼820頁,第7行,第1

煬炙燥也。從火昜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暘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上反切余亮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929頁,第4許惟賢843頁,第6

煬炙燥也。从火。昜聲。

段注余亮切。十部。《謚法》。好內遠禮煬。去禮遠眾煬。

煬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61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836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637頁
4說文校箋第429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398頁,第11字
6說文今釋第1441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2461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492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121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62頁,第19字
11標注說文第415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3440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9928頁【補遺】第17510頁
14通訓定聲第3521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861頁【崇文】第3441頁
16說文句讀第1383頁
17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683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948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