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下 部首:犬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711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16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69頁,第1字
音《廣韻》:以周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夷周切,𡘋音由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猷,謀也。【疏】猷者,以道而謀也。〈大雅・文王〉云厥猶翼翼,猷、猶音義同。《書・盤庚》:汝猷黜乃心,無傲從康。【又】聽余一人之作猷。又,〈君𨻰〉:爾有嘉謀、嘉猷,則入吿爾后于內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猷,言也。【註】猷者道,道亦言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猷,圖也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以猷鬼神祇。【註】猷謂圖畫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宮》猷,道也。【註】道路之異名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猷,可也。《詩・魏風》:猷來無止。【箋】猷,可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猷,若也。引《詩》寔命不猷。〇【按】今《詩・召南》作猶。【傳】猶,若也。
义又,《書・大誥》:猷大誥爾多邦。【傳】猷,道也 —— 順大道,以誥天下衆國。【疏】鄭本猷在誥字下,此本在大字上,言以道誥衆國,於文爲順。又,《周官》:若昔大猷。【傳】言當順古大道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猷,己也。【註】義未詳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猷,詐也。【註】猶者,言故爲詐。
音又,叶音移。魏卞〈蘭賦〉:超古人之遐跡,崇先聖之弘基;耽八素之祕奧,遵二儀之大猷。
注解
〔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犬部。
〔猷〕字拼音是yó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酋、犬。
〔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óu] ⑴ 计谋,打算,谋划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猷的意思
猷
yóuㄧㄡˊ基本解释
◎计谋,打算,谋划。新~。宏~。鸿~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计划;谋划。
grand plan;
各长于厥居,勉出乃力,听予一人之作猷。 —— 《书·盘庚上》
鸿猷(宏伟的计划)
2.道;法则。
law;
秩秩大猷,圣人莫之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》
猷裕(指道,治国之本)
3.功业;功绩 。
merits;
猷绩(功绩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以周切頁碼第331頁,第14字續丁孫
猶
玃屬。从犬酋聲。一曰隴西謂犬子爲猷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延秋反頁碼第812頁,第2行,第1字述
玃屬。從犬酋聲。一曰隴西謂犬子爲猷。
鍇注臣鍇曰:「又可止之言,今作猶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以周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905頁,第3字許惟賢第832頁,第5字
玃屬。
段注《釋獸》曰:猶如麂。善登木。許所說謂此也。《曲禮》曰:使民決嫌疑。定猶豫。《正義》云:《說文》。猶,玃屬。豫,𧰼屬。此二獸皆進退多疑。人多疑惑者似之。故謂之猶豫。按古有以聲不以義者。如猶豫雙聲。亦作猶與。亦作冘豫。皆遲疑之皃。《老子》。豫兮如冬涉川。猶兮若畏四鄰。《離騷》。心猶豫而狐疑。以猶豫二字皃其狐疑耳。李善注《洛神賦》乃以猶獸多豫,狐獸多疑對說。王逸注《離騷》絶不如此。《禮記・正義》則又以猶與豫二獸對說。皆郢書燕說也。如《九歌》君不行兮夷猶。王逸卽以猶豫解之。要亦是雙聲字。《春秋經》猶三望,猶朝于廟,猶繹今。謂可已而不已者曰猶。卽猶豫,夷猶之意也。《釋詁》曰:猷,謀也。《釋言》曰:猷,圖也。《召南》傳曰:猶,若也。《說文》。圖者,畫也。計難也。謀者,慮難也。圖謀必酷肖其事而後有濟。故圖也,謀也,若也爲一義。《周禮》。以猶鬼神示之居。猶者,圖畫也。是則皆從遲疑鄭重之意引伸之。《魏風・毛傳》。猷,可也。可之義與庶幾相近。庶幾與今語猶者相近也。《釋詁》又曰:猷,道也。以與由音同。秩秩大猷,《漢書》作大繇可證。《釋詁》又云:猷,巳也。謂巳然之䛐。亦卽猶三望之類也。
从犬。酋聲。
段注以周切。三部。今字分猷謀字犬在右。語助字犬在左。《經典》絕無此例。
一曰隴西謂犬子爲猶。
段注此別一義。益證从犬之意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猶豫雙聲連語,夷猶亦雙聲連語。猶訓為道,即迪字。
廣東稱馬猴為馬猶,音近也。猶豫雙聲,猶多疑,故引申訓謀。又訓圖者,圖謀、圖書皆畫地為圈以謀畫也,皆由猶豫引申。
猶豫、夷猶皆雙聲連語。非由獸引申也。訓道者乃迪字。訓謀,訓圖者,本字難定。
猶豫雙聲聯語,非由獸引申也。訓道者係迪字。
白话解释
犹,玃属动物。字形采用“犬”作边旁,“酋”作声旁。一种说法认为,陇西地带称幼犬为“猷”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從犬、酉聲。「犬」為狗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犬有關;「酉」為酒尊、酒罈,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金文字形從犬、酋聲。「酋」為陳年之酒,於此亦作為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酉、酋疊韻,可互易為聲符,故從酉聲與從酋聲並無不同。戰國文字或從酉聲、或從酋聲,然皆作右形左聲。篆文則作左形右聲之結構,為隸書及楷書字形之所本。大陸通行規範字作「犹」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猶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652頁,第7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824頁,第7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628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422頁,第13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393頁,第5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421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428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4864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093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58頁,第23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09頁,第9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394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9812頁【補遺】第17491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958頁,第4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850頁【崇文】第339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361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410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614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937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