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10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39頁,第3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00頁,第11字
音《唐韻》:以灼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弋灼切;《韻會》:弋約切,𡘋音藥 —— 亦作禴,祭名。《禮・王制》:天子四時之祭,春曰礿,夏曰禘,秋曰嘗,冬曰烝。【疏】礿,薄也 —— 春物未成,祭品鮮薄。〇【按】礿、禘、嘗、烝爲四時之祭,乃三代通禮。鄭康成泥〈天保〉詩及《周官》有禴、祠、烝、嘗語,遂指此爲夏、殷之禮,周則春曰祠,夏曰禴。不知〈天保〉詩作於武王時,而禴、祠、烝、嘗實諸侯之禮。武王末受命㊟〔末字當為未字形誤〕,典禮未定,故止春禴、夏禘、秋嘗、冬烝,未遑追王上祀,至周公相成王而後定,不必執彼疑此也。若《周官》所言,先儒多謂爲周公未成之書,更不必泥耳。餘詳禘字註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弋笑切,音耀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。
〔礿〕字拼音是yu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礻、勺。
〔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uè] ⑴ 祭名,中国夏商两代在春天举行,周代在夏天举行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礿的意思
礿
yuèㄩㄝˋ基本解释
◎祭名,中国夏商两代在春天举行,周代在夏天举行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以灼切頁碼第3頁,第30字續丁孫
礿
夏祭也。从示勺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以灼反頁碼第32頁,第6行,第1字述
夏祭也。從示勺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以灼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9頁,第2字許惟賢第8頁,第2字
夏祭也。
段注《周禮》。以禴夏享先王。《公羊傳》曰:夏曰礿。注。始熟可汋。故曰礿。《釋天》曰:春祭曰祠。夏祭曰礿。秋祭曰嘗。冬祭曰蒸。孫炎曰:祠之言食。礿,新菜可汋。嘗,嘗新穀。蒸,進品物也。汋與礿曡韵。汋卽《說文》𩱲字。《王制》。春曰礿。夏曰禘。與《周禮》異。
从示。勺聲。
段注以灼切。古音在第二部。礿亦作禴。勺龠同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春夏祭薄(稀少),秋冬祭厚(多),瀹,《說文》有[𩱲]字,有新菜,只[汋]之,故甚薄也。
汋。《說文》作𩱲,後或作瀹。
古者祭祀,春夏薄,秋冬厚。夏祭曰礿者,《說文•䰜部》有𩱲字,義謂煮菜于湯,夏祭薄,故僅用煮菜。礿(經典亦作禴,同)即𩱲字之變也。𩱲亦作汋、瀹。
夏祭也。古者祭祀,春夏薄而秋冬厚。夏祭曰礿者,即《說文》「𩱲」字之變,誼謂煮菜於湯也。礿,經典亦作禴,以𩱲亦作汋與瀹,故形變為礿、禴。
礿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6頁,第7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9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38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4頁,第10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頁,第1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3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5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4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9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頁,第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3頁,第12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7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99頁【補遺】第16156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320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頁【崇文】第4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3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6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151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21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