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15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42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02頁,第10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之六切,音粥 —— 贊主人饗神者。《說文》:祝,祭主贊詞者,从人口、从示。一曰从兌省。易曰:兌,爲口、爲巫。【徐曰】按,《易》兌,悅也,巫所以悅神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工祝致吿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大祝掌六視之辭。
义又,屬也。《詩・鄘風》:素絲祝之。【箋】祝,當作屬;屬,著也。《毛傳》訓織也。
义又,祝融,神名。虞翻曰:祝,大;融,明也。韋昭曰:祝,始也。
义又,斷也。《公羊傳・哀十四年》:子路死,孔子曰:天祝予。《榖梁傳・哀十三年》:祝髮文身。
义又,丁寧也,請求之辭。
义又,國名。《禮・樂記》:封帝堯之後於祝。
义又,姓。《左傳》鄭大夫祝𥅆,後漢司徒祝恬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職救切,音晝。《詩・大雅》:侯作侯祝。【傳】祝,詛也。【疏】祝,無用牲之文,口吿而祝詛之也。《書・無逸》:否則厥口詛祝。【疏】以言吿神謂之祝,請神加殃謂之詛。
音又,陟慮切,音註。《周禮・天官》:瘍醫掌祝藥。【註】祝,讀如注病之注 —— 謂附著藥也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呪,亦作詋、詶。
卷目:考證・午集下 部首:示部
愛日堂藏本: 第477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9頁,第62字
《公羊傳・哀十四年》子路死,孔子曰:天祝予。
謹照原文孔子曰改子曰噫。
注解
〔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。
〔祝〕字拼音是zh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礻、兄。
〔祝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人跪在神前拜神、开口祈祷。从示,从儿口。“儿”是古文“人”字。本义是男巫,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,即庙祝。
〔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ù] ⑴ 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⑵ 古代指男巫。⑶ 在神庙里管香火的人⑷ 断⑸ 姓。⑹ 古同“注”,敷涂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祝的意思
祝
1zhùㄓㄨˋ基本解释
①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。~福。~寿。~捷。~辞。馨香祷~。
②古代指男巫。
③在神庙里管香火的人。~融。庙~。
④断。~发( fà )(断发,后指僧尼削发出家)。
⑤姓。
⑥古同“注”,敷涂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人跪在神前拜神、开口祈祷。从示,从儿口。“儿”是古文“人”字。本义:男巫,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,即庙祝。
2.同本义。
wizard;
祝,祭主赞词者。 —— 《说文》兑为口为巫。 —— 《易》。按,祝所以悦神也。祝将命也。 —— 《礼记·郊特牲》祝,以孝告。嘏以慈告。 —— 《礼记·礼运》有大祝、小祝、丧祝、甸祝、诅祝。 —— 《周礼·夏官》注逸祝册。 —— 《书·洛诰》与巫祝共分其余钱持归。 —— 褚少孙《西门豹治邺》工祝招君,背行先些。 —— 《楚辞·招魂》。注:“男巫曰祝”
祝人(古代掌祭祀的 );巫祝(巫婆师公);祝伯(掌宗庙祭祀之官);祝宗(古代主持祭祀祈祷者);祝官(古代掌管祭祀祝祷等事宜之官);祝嘏(祭祀时致祝祷之辞和传达神言的执事人)
3.祭神的祈祷词。
prayers;
皇帝、皇后诣天神、地祗位,致奠;阖门读使读祝讫,复位坐。 —— 《辽史》
祝赞(祝辞,祷告鬼神之文);祝文(古代祭祀神鬼或祖先的文辞);祝规(祝词中劝勉的话)
4.祝贺。
congratulation;
犀首跪行,为仪千秋之祝。 —— 《战国策》
动词
1.祷告,向鬼神求福。
pray;
为仪千秋之祝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尸祝齐戒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说山》祭祀必祝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赵策》望空代祝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祝罢(祝祷完毕);祝献师(祈祷祭祀鬼神的巫师);祝白(祷告);祝告(祷告于神灵);祝庇(祝告神灵);祝祓(求告神录降福除灾);祝神(祝祷于神灵)
2.向人祝颂。
express good wishes; wish;
王为群臣祝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乐成》纯老生日,大家公祝。 —— 《孽海花》
祝冥寿(为死者祝寿);祝全队成功;祝他晚安;祝典(庆祝的典礼);祝望(祝愿和盼望);祝报(为人祝福,以报恩德);祝意(祝贺的心意);祝庆(庆祝,庆贺)
3.断;断绝。
cut off;
南国之人,祝发而裸。 —— 《列子》子路死,子曰:“噫,天祝予!” —— 《公羊传·哀公十四年》
祝发(剃去头发为僧尼)
4.另见 zhòu。
祝
2zhòuㄓㄡˋ详细解释
动词
1.通“咒”。诅咒。
curse;
否则厥口诅祝。 —— 《书·无逸》侯作侯祝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荡》民或祝诅上。 —— 《史记·孝文纪》南郡极热之地,其人祝树树枯,唾鸟鸟坠。 —— 《论衡》
祝诅(祝告鬼神,使加祸别人)
2.另见 zhù。
越南字释义
祝
◎同“𨫈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之六切頁碼第4頁,第2字續丁孫
祝
異體祝、𥘱
祭主贊詞者。从示从人口。一曰从兌省。《易》曰:「兌爲口爲巫。」
附注段玉裁本作「从示,从儿、口。」按:郭沫若以為「祝」像跪而有所禱告之形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職六反頁碼第33頁,第2行,第2字述
祭主贊詞者。從示,從人、口。一曰從兌省。《易》曰:「兌,爲口爲巫。」
鍇注臣鍇按:《易》:「兌,悅也。」巫所以悅神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之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3頁,第2字許惟賢第10頁,第1字
祭主贊䛐者。从示。从儿口。
段注此以三字會意。謂以人口交神也。
一曰从兌省。易曰:兌爲口,爲巫。
段注此字形之別說也。凡一曰:有言義者。有言形者。有言聲者。引易者,《說卦》文。兌爲口舌,爲巫。故祝从兌省。此可證虙羲先《倉頡》製字矣。凡引經傳。有證義者。有證形者。有證聲者。此引易證形也。之六切。三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引申為斷。《穀梁傳》「祝髮」(斷髮),《公羊傳》「天祝予」(斷)[一],殊(四部侯),祝(三部幽),音近,殊,殺;誅,責也(非殺)。《墨子》「祝」作「祩」。[二],故祝、殊一字也。祝由,有由辟也[三]由,祭也。
詛呪當作祝,兄既从口,又加口,不通。訓斷者,或即斲字之假借。
《穀粱》「吳祝髮」,《公羊》「天祝予」,祝皆訓斷,皆殊(斲)字之借(殊在四部侯,祝在三部幽,三部、四部合音甚近),殊,殺也;一曰斷也。《墨子》「祝」亦作「祩」。○詛祝,俗作呪,非。呪从兩口,不通。
《穀粱》「吳祝髮」,《公羊》「天祝予」,皆訓斷,殊之假借也(或云斲字)。殊在古韻四部(侯),祝在三部(幽),合韻最近。殊,殺也,一曰斷也。《墨子》祝亦作祩。詛祝俗作呪,非。[一]《榖粱傳•哀公十三年》:「吳,夷狄之國也,祝髮文身。」范寧注:「祝,斷也。」《 公羊傳•哀公十四年》:「子路死,子曰:『噫,天祝予!』何休注:「祝,斷也。」[二]《墨子•明鬼下》:「祩子仗揖出與言」,孫詒讓《墨子閒詁》引畢沅曰:「祩,祝字異文。祩子,即祝史也。」[三]《禮記•郊特牲》:「祭有由辟焉」。
白话解释
祝,主祭的司仪向神称颂。字形采用“示、人、口”会义。一种说法认为字形采用省略了“八”的“兌”作边旁。《周易》说: “‘兑’卦可以代表‘口’,可以代表‘巫’。”
字形解说
甲骨文、金文像人跪於神主之前有所祝禱,甲骨文或不從示。戰國文字與金文同,《說文‧示部》:「祝,祭主贊詞者。」指祭祀時善祝善禱的主祭者。從示,表示祭祀相關儀節;從兄,表示善祝善禱之主祭者,本義是祝禱祈福之主祭者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祝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6頁,第12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9頁,第7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38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5頁,第3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頁,第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5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8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75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1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頁,第9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頁,第2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52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12頁【補遺】第1615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157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5頁【崇文】第5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6頁,第4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165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23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