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21頁,第1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44頁,第3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05頁,第19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胡果切;《集韻》:戸果切;《韻會》:合果切,𡘋和上聲。《說文》:害也,神不福也。《釋名》:毀也,言毀滅也。《增韻》:殃也、災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二人從行,誰爲此禍。《禮・表記》:君子愼以避禍。
义又作旤。《前漢・五行志》:六畜謂之旤,言其著也。
义又作祻。《晉書・文帝紀》:𥚽同發機。
音又,叶後五切,戸上聲。馮衍〈顯志賦〉:昔三后之純粹兮,每季世而窮禍;弔夏桀於南巢兮,哭殷紂於牧野。野,音豎。
音又,叶紙韻,虎委切。《荀子・成相篇》:世之禍,惡賢士,子胥見殺百里徙。
音又,叶支韻,許規切。《荀子・成相篇》:論臣過,反其施,尊主安國尚賢義;距諫飾非,愚而上同,國必禍。義叶宜。
注解
〔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。
〔禍〕字拼音是hu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礻、咼。
〔禍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示,咼( kuā )聲。本义是災禍,禍患。
〔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ò] ⑴ 災害;災難。与“福”相对。⑵ 罪過;過失。⑶ 降禍;加害。⑷ 遭難;受害。⑸ 毀滅。⑹ 通“過”。譴責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禍的意思
禍祸
huòㄏㄨㄛˋ基本解释
①災害;災難。与“福”相对。
②罪過;過失。
③降禍;加害。
④遭難;受害。
⑤毀滅。
⑥通“過”。譴責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聲。从示,咼( kuā )聲。本義:災禍,禍患。
2.同本義。
calamity;
禍,害也。神不福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禍災殺禮。 —— 《周禮·掌客》禍兮福所倚。 —— 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逆其類者謂之禍。 —— 《荀子·天論》來不由我,古謂之禍。 —— 《論衡·累害》魚無失水之禍。 —— 《韓非子·大體》不顧國政,則亡國之禍也。 —— 《韓非子·十過》近者禍及身。 —— 《戰國策·趙策》不能爲禍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禍且及汝。 —— 明· 魏禧《大鐵椎傳》禍至無日。 —— 《資治通鑑》文人畫士之禍。 —— 清· 龔自珍《病梅館記》禍及枯骨。 —— 《廣東軍務記》
禍基(災禍根由);禍不旋踵(比喻禍害來勢迅猛,連腳後跟都來不及掉轉);禍至無日(比喻禍患的急迫);禍中有福(不幸中有幸)
3.罪。
crime;
罪禍有律。 —— 《荀子·成相》。注:「禍,亦罪也。」
4.災荒之處。
famine due to crop failure;
有禍則反。 —— 《太玄經·玄文》
動
1.作禍;加害。
bring calamity to;
子木有禍人之心, 武有仁人之心。 —— 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
禍國(加害於國);禍國殃民;禍世(危害社會);禍計(惡計);禍人(害人)
2.遭難;受害。
meet with disaster;
劉恭見 赤眉衆亂,知其必敗,自恐兄弟俱禍。 —— 《後漢書》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胡果切頁碼第4頁,第26字續丁孫
禍
異體𥛔、𥙯、𥚍
害也,神不福也。从示咼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戶果反頁碼第35頁,第5行,第1字述
害也,神不福也。從示,從咼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胡果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32頁,第1字許惟賢第13頁,第4字
害也。
段注禍害雙聲。
神不福也。从示。咼聲。
段注胡果切。十七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《漢書》作「𣄸」,《說文》以為「屰惡驚詞也」。《陳涉世家》「夥」與此同。
害也,禍、害雙聲,以聲為訓。《漢書》多假𣄸為之。𣄸,屰惡驚詞也。讀若夥。
害也,禍、害雙聲,以聲為訓。《漢書》多借「𣄸」字為之。𣄸,屰惡驚詞也。《史記•陳涉世家》之「夥」字,音誼皆與𣄸同。
白话解释
禍,灾害,表示神灵不予保祐。字形采用“示”作边旁,“咼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表示災禍咎戾的「禍」字,寫成「?」,外從「囗」,像占卜用之骨臼;內從「卜」,像占驗卜兆上兆璺(ㄨㄣˋ),預測到災禍將至。在六書中屬於會意附加實象。金文添加形符「示」,表示和祭祀降福免禍相關;從咼,咼從「冎」,冎本像骨骼之形,隱含「剔骨」之意涵,既表示音讀,又兼表「禍害」之義。戰國文字有的從示、咼聲,和金文構形相同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郭店楚簡〈尊德義〉「禍福之基」的「禍」字,則寫成「」,把聲符改為「化」聲,「咼」、「化」聲音相近,可以替換,是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本義是災難、禍害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祸」,「咼」改為「呙」,是偏旁類化。教育部標準字作「禍」。
禍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8頁,第10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2頁,第6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0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7頁,第1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6頁,第14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1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7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00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8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4頁,第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頁,第7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65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54頁【補遺】第16165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921頁,第5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1頁【崇文】第8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10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191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28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