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36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94頁,第2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54頁,第30字
音《廣韻》:冬毒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都毒切,𡘋音督。《廣韻》:厚也。《易・大畜》:剛健篤實輝光,日新其德。《書・洛誥》:篤前人成烈。《詩・大雅》:則篤其慶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篤,固也。【疏】物厚者牢固。
义又,純也。《禮・儒行》:篤行而不倦。【註】猶純也,純壹之行。
义又,馬病也。《說文》:馬行頓遲。
义又,人疾甚曰篤。《史記・范雎傳》㊟〔即〈范睢傳〉〕:應侯遂病稱篤。
义又,地名。《水經注》:平原縣有篤馬河,東北入海,五百二十里。
音又,叶徒對切。楊戲〈贊趙到〉:鎭南祖疆,監軍尚篤;𡘋豫戎任,任自封內㊟〔此為〈贊輔元弼劉南和〉之文。祖疆應為「粗彊」二字,封內應為「封裔」〕。
义《正韻》亦作竺。
注解
〔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篤〕字拼音是dǔ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馬。
〔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ǔ] ⑴ 见“笃”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笃的意思
笃篤
dǔㄉㄨˇ基本解释
①忠实,一心一意。~学。~信。~志。~情。~厚。
②厚实,结实:“彼其之子,硕大且~”。
③病沉重。病~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形声。从马,竹声。本义:马行迟顿。
2.同本义。
(of horse)slow;
笃,马行顿迟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笃癃无家属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先武纪》。注引《尔雅》曰:“笃,困也。”
笃么(笃笃末末,笃笃寞寞。转来转去,徘徊不前)
3.忠实,不虚伪。
sincere;
朋友不笃,非孝也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孝行》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 —— 《礼记·中庸》笃公刘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尧九男,皆益笃。 —— 《史记·五帝纪》
笃人(忠实厚道的人);笃仁(笃实而仁厚);笃亮(笃实亮直);笃美(笃实美善);笃敏(诚笃而敏锐);笃教(竭诚于教化);笃烈(诚厚刚正)
4.[病势]沉重。
serious;
孙权病笃。 —— 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笃速速(笃簌簌。发抖、哆嗦的样子);笃疾(疾病沉危);笃剧(指病情沉重危急);笃癃(重或残疾之人);笃患(严重的病患);笃灾(严重的灾害)
5.厚。
thick;
笃,厚也。 —— 《尔雅·释诂》硕大且笃。 —— 《诗·唐风·椒聊》予嘉乃德,日笃不忘。 —— 《书·微子之命》
6.专一 。
single-minded;
笃慎(专心谨慎);笃向(专诚向往);笃重(专一深重);笃习(专一于学习);笃意(专心致意)
7.切实;确凿。
reliable; true;
论笃是与,君子者乎? —— 《论语·先进》
笃论(确当的言论);笃见(确切的见解)
8.丰厚 。
rich and generous;
笃生(上天独厚于其人,使生而不同于凡常);笃降(笃生);笃顾(犹厚念);笃雅(厚重典雅);笃睦(淳厚和睦)
9.〈方〉∶安稳;确定 。
stable;
笃悠悠;笃笃定定。
10.深厚。
deep;
仆道不笃,业甚浅近。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
笃好(交情深厚);笃正(纯厚正直);笃古(纯厚古朴;好古);笃至(深厚到了极点);笃尚(纯厚高尚);笃恭(纯厚恭敬)
象声词
◎——象声词。
笃笃(象声词,马蹄声);笃笃笃(和尚念经时的木鱼敲击声);笃速(马蹄声)
副词
◎甚;深 。
very;
笃好斯文;笃念旧思;笃老(极衰老);笃恨(十分憎恨);笃重(十分严重);笃孝(十分孝顺);笃好(十分爱好);笃切(十分殷切);笃深(十分深厚);笃密(十分亲密,感情深厚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冬毒切頁碼第323頁,第29字續丁孫
篤
馬行頓遟。从馬竹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得酷反頁碼第796頁,第7行,第1字述
馬行頓遟。從馬竹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詩》曰:『篤公𭄘。』《論語》曰:『行篤敬。』皆當作竺,假借此篤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冬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860頁,第5字許惟賢第813頁,第5字
馬行頓遟也。
段注頓如頓首。以頭觸地也。馬行箸實而遟緩也。古叚借篤爲竺字。以皆竹聲也。二部曰:竺,厚也。篤行而竺廢矣。《釋詁》曰:篤,固也。又曰:篤,厚也。《毛詩・椒𦕼》、《大明》、《公劉》傳皆曰:篤,厚也。凡經傳篤字,固厚二訓足包之。《釋詁》篤竺並列。皆訓厚。《釋名》曰:篤,築也。築,堅實穪也。厚,後也。有終後也。葢篤字之代竺久矣。
从馬。竹聲。
段注冬毒切。三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馬行頓遲。訓厚者乃竺、䈞二字。
馬行頓(鈍)遲也。竺厚(或䈞亦可)。訓固者仍作篤。
白话解释
笃,马走得迟缓。字形采用“马”作边旁,“竹”是声旁。
篤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636頁,第12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804頁,第3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614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412頁,第9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384頁,第2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387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366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4754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045頁,第5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52頁,第11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398頁,第15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311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9610頁【補遺】第1745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160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832頁【崇文】第332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329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402頁,第8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482頁,第6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916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