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18頁,第1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86頁,第3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46頁,第35字
音《廣韻》:古賀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居賀切。《正韻》:古荷切,𡘋音吤 —— 數也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箇,枚也。【郭註】爲枚數也。《荀子・議兵篇》:負矢五十箇。
义《集韻》亦作个、介,俗作個。
注解
〔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箇〕字拼音是gè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固。
〔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è] ⑴ 引申为量词。➊用于计算长条形的东西,相当于“枚”。《禮記•少儀》:“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,少牢則以羊左肩七箇,犆豕則以豕左肩五箇。”➋泛用以计物数,相当于“個”。唐杜甫《絶句四首》之三:“兩箇黄鵰鳴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。”⑵ 指示代词。➊表示指示,相当于“这”、“那”。《廣韻•箇韻》:“箇,凡也。”➋表示泛指,相当于“什么”。宋朱淑貞《夏枕自詠》:“起來無箇事,纖手弄清泉。”⑶ 助词。➊用在谓词后面,相当于“地”。唐韓愈《盆池五首》之一:“老翁真箇似童兒,汲水埋盆作小池。”➋用在量词“些(儿)”后面,相当于“的"。五代李煜《一斛珠》:“晚妝初過,沈檀輕注些兒箇。”➌加在时间词后。宋蘇軾《蝶戀花》:“苦被多情相折挫。病緒厭厭,渾似年時箇。”➍与动词或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。元關漢卿《寶娥寃》第四折:“當日問官要打俺婆婆,我怕她年老受刑不起,因此喒認做藥死公公,委實是屈招箇。”⑷ 姓。《萬姓統譜•箇韻》:“箇氏,見《姓苑》。”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箇的意思
箇
gèㄍㄜˋ基本解释
①引申为量词。➊用于计算长条形的东西,相当于“枚”。《禮記•少儀》:“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,少牢則以羊左肩七箇,犆豕則以豕左肩五箇。”➋泛用以计物数,相当于“個”。唐杜甫《絶句四首》之三:“兩箇黄鵰鳴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。”
②指示代词。➊表示指示,相当于“这”、“那”。《廣韻•箇韻》:“箇,凡也。”➋表示泛指,相当于“什么”。宋朱淑貞《夏枕自詠》:“起來無箇事,纖手弄清泉。”
③助词。➊用在谓词后面,相当于“地”。唐韓愈《盆池五首》之一:“老翁真箇似童兒,汲水埋盆作小池。”➋用在量词“些(儿)”后面,相当于“的"。五代李煜《一斛珠》:“晚妝初過,沈檀輕注些兒箇。”➌加在时间词后。宋蘇軾《蝶戀花》:“苦被多情相折挫。病緒厭厭,渾似年時箇。”➍与动词或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。元關漢卿《寶娥寃》第四折:“當日問官要打俺婆婆,我怕她年老受刑不起,因此喒認做藥死公公,委實是屈招箇。”
④姓。《萬姓統譜•箇韻》:“箇氏,見《姓苑》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古賀切頁碼第144頁,第21字續丁孫
箇
竹枚也。从竹固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古賀反頁碼第369頁,第4行,第2字述
竹枚也。從竹固聲。讀若箇。
鍇注臣鍇曰:「人言一箇一杖,依竹木而言之也。竹璞曰竿,曰梃,曰橦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古賀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775頁,第5字許惟賢第346頁,第3字
竹枚也。
段注竹梃自其徑直言之。竹枚自其圜圍言之。一枚謂之一箇也。《方言》曰:箇,枚也。
从竹。固聲。
段注古賀切。按古音在五部。
箇或作个。半竹也。
段注各本無。見於《六書故》所引唐本。按竝則爲竹。單則爲个。竹字象林立之形。一莖則一个也。《史記》。木千章。竹竿萬个。《正義》引《釋名》。竹曰个。木曰枚。今《釋名》佚此語。經傳多言个。《大射》、《士虞禮》、《特牲》饋《食禮》注皆云:个猶枚也。今俗或名枚曰個。音相近。又云:今俗言物數有云若干個者此讀。然經傳个多與介通用。《左氏》或云一个行李。或云一介行李。是一介猶一个也。介者,分也。分則有閒。閒一而巳。故以爲一枚之偁。《方言》曰:介特也是也。閒之外必㒳分。故曰介居二大國之閒。《月令》左介右介。是其義也。又按支下云:从手持半竹。卽个爲半竹之證。半者,物中分也。半竹者,一竹㒳分之也。各分其半。故引伸之曰左个右个。竹从二个者。謂竹易分也。分曰个。因之㮯者亦曰个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竹一曰箇,木一曰枚。个,段引《六書故》謬,王氏《經義述聞》糾正。个乃介之誤,引唐本《說文》(假枚)。
个乃介之誤體,隸介作囗,故作个,說從王氏《述聞》。
木一曰枚,竹一曰箇。段氏引《六書故》補或體个字,非。王氏《經義述聞》己駁之矣。个乃介之俗字,一个行李即一介行李也。
白话解释
箇,单枚的竹楔。字形采用“竹”作边旁,“固”作声旁。
附 《集韵• 箇韵》:箇,或作个,通作個。
箇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285頁,第20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382頁,第9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29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90頁,第11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78頁,第17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643頁,第5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136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2611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942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14頁,第32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88頁,第3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487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4879頁【補遺】第16716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652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386頁【崇文】第154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574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196頁,第7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672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465頁,第10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