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36頁,第1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95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55頁,第9字
音《廣韻》:邊兮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邊迷切,𡘋音蓖 —— 釵篦。又,竹器。
义又,《說文》:導也。今俗謂之篦。《廣韻》:眉篦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頻脂切 —— 同「笓」,取鰕具也。
注解
〔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篦〕字拼音是b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𣬉。
〔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ì] ⑴ 一种齿比梳子密的梳头用具,称“篦子”。⑵ 以篦子梳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篦的意思
篦
bìㄅㄧˋ基本解释
①一种齿比梳子密的梳头用具,称“篦子”。
②以篦子梳。~头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齿密的梳头工具。
fine-toothed comb;
发短不胜篦。 —— 杜甫《水宿遣兴奉呈群公》
篦箕(篦梳);篦梳(栉发用具);篦头铺(理发店);篦头待诏(梳头师傅)
动词
◎用篦子梳发。
comb with fine-toothed comb;
贼如梳,军如篦。 —— 《明史·洪钟传》
篦头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邊兮切頁碼第146頁,第21字續丁孫
篦
導也。今俗謂之篦。从竹𣬉聲。
附注鄭珍新附考:「《眾經音義》凡四引《小學篇》云:篦,㕞也。今眉篦、插頭篦皆作此。《小學篇》,王羲之撰,是漢後字。大徐以為俗名,是也。」
篦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291頁,第2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390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300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94頁,第5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81頁,第1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657頁,第3字 |
7 | 說文探原 | 第2653頁,第1字 |
8 | 說文集注 | 第963頁,第2字 |
9 | 說文標整 | 第117頁,第4字 |
10 | 標注說文 | 第192頁,第4字 |
11 | 說文注箋 | 第1523頁,第1字 |
12 | 說文詁林 | 第4971頁【補編】第14906頁 |
13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701頁,第4字 |
14 | 古字釋要 | 第471頁,第6字 |
15 | 新附通誼 | 第19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