簮

zān ㄗㄢ

18画

12

tfwj|tggj

hqoa

mbok

88608

18画

14

314314113411342511

上下结构

基本区U+7C2E

同“簪”,是古代妇女发型中最基础的固定和装饰工具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149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900頁,第28

標點整理本: 第861頁,第2

廣韻》:側吟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緇岑切;《正韻》:緇深切,𡘋音㻸 —— 首筓也。釋名》:簪,兓也,連冠于髮也。又,𣏽也,因形名之也。

又,《廣韻》作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祖含切,𡘋鐕 —— 義同。

又,疾也。易・豫卦》:由豫,大有得,勿疑,朋盍簪。【註】簪,疾也 —— 以信待之,則羣朋合聚而疾求也。

又,《前漢・百官表》:爵,一級曰公士,二上造,三簪嫋。【註】師古曰:以組帶馬曰裊。簪裊者,言飾此馬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子感切,音昝。》朋盍簪,王肅讀。

又,徂官切。》朋盍簪,李鼎祚曰:簪舊讀作攢。

集韻》或作𥸢、篸。
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509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62頁,第7

《易・豫卦》〔註〕簪,疾也。以信待之,則羣朋合聚,而疾求也。

謹照原文註改疏。求改來。

注解

〔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

〔簪〕字拼音是zān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朁

〔簪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竹,賛( zǎn )声。古文字形,象针形头饰形。本义是簪子。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。

〔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ān] ⑴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,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⑵ 插,戴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簮的意思

zānㄗㄢ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簪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下反切側岑切頁碼282頁,第8

兂首笄也。从儿,匕象簪形。凡兂之屬皆从兂。

異體

簪俗兂从竹从󵦣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六反切阻琴反頁碼715頁,第4行,第1

簪首笄也。從人、匕。象簪形。凡兂之屬,皆從兂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匕,笄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715頁,第5行,第1

俗兂從竹、󵦣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下反切側琴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620頁,第2許惟賢710頁,第5

簪首筓也。

段注《竹部》曰:筓,簪也。二字爲轉注。古言筓。漢言旡。此謂今之旡卽古之筓也。古經無簪字。惟易豫九四。朋盇簪。鄭云:速也。實寁之假借字。張揖《古今字詁》,𢈻作撍。《埤蒼》云:撍,疾也。寁𢈻撍同字。京作撍。經文之簪,古無釋爲筓者。又《士喪禮》。復者一人。以爵弁服簪衣于裳。注云:簪,連也。然則此實鐕之假借字。《金部》曰:鐕可以衣箸物者。凡《經典》此二簪字外,無言簪者。

从儿。匕象形。

段注此非相與比敘之匕。乃象旡之形也。旡必有岐。故又曰叉。俗作釵。《釋名》曰:叉,枝也。因形名之也。篆右象其叉。左象其所抵以固弁者。側琴切。七部。

凡兂之屬皆从兂。

俗兂。

段注今俗行而正廢矣。

从竹。从󵦣。

段注󵦣聲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兂【尊】。

簪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55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707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538頁
4說文校箋第361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341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1229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101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428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819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20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351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293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8633頁【補遺】第17296頁
14通訓定聲第329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740頁【崇文】第2957頁
16說文句讀第1158頁
17說文新證第690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748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824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