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

wén ㄨㄣˊ

14画

8

ubd

ansj

xdce

77401

14画

8

25112511122111

上包围结构

基本区U+805E

指闻听、见闻、闻达、闻名。取名寓意才华出众、品德贤良、远近闻名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11頁,第11

同文書局本: 第968頁,第11

標點整理本: 第933頁,第37

唐韻》、《集韻𡘋無分切,音文。說文》:知聞也〔「知聞也」,《說文解字注》作「知聲也」〕書・堯典》:帝曰:兪,予聞,如何。禮・少儀》:聞始見君子者。【疏】謂作記之人,不敢自專制其儀,而傳聞舊說,故云〔「謂作記之人」下脫「心自謙退」四字,「故云」下有「聞始見君子者」六字。《》:謂作記之人,心自謙退,不敢自專制其儀,而傳聞舊說,故云聞始見君子者〕

又,《禮・玉藻》:凡於尊者,有獻而弗敢以聞。前漢・武帝紀》: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。

又,姓。正字通》:宋咸平進士聞見,明尚書聞淵。又,聞人,複姓。後漢・靈帝紀》: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。【註】姓聞人,名襲,《風俗通》曰:少正卯,魯之聞人,其後氏焉。

又,獸名。山海經》:杳山有獸焉,其狀如彘,黃身,白頭,白尾,名曰聞𧲂,見則天下大風。

又,《廣韻》:亡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文運切,𡘋音問。韻會》:聲所至也。詩・小雅》:聲聞于天。書・呂𠛬》:𠛬發聞惟腥。【釋文】聞,音問,又如字。

又,《廣韻》:名達。書・微子之命》:爾惟踐修厥猷,舊有令聞。詩・大雅》:令聞令望。【朱註】令聞,善譽也。

又,通作問。前漢・匡衡傳》:淑問揚乎疆外。

又,《韻補》叶無沿切,音近眠。楚辭・九章》:孤臣唫而抆淚兮,放子出而不還;孰能思而不隱兮,昭彭咸之所聞。還音旋。

注解

〔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耳部

〔聞〕字拼音是wé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門、耳

〔聞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耳,門聲。本义是聽到。

〔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én] ⑴ 聽見⑵ 聽見的事情,消息⑶ 出名,有名望⑷ 名聲⑸ 用鼻子嗅氣味⑹ 姓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聞的意思

wénㄨㄣˊ

基本解释

聽見。~診。~聽。~訊。博~強記。~過則喜。~雞起舞(聽到荒雞鳴而起舞,喻志士及時奮發)。

聽見的事情,消息。新~。傳~。見~。

出名,有名望。~人。~達。

名聲。令~(好名聲)。醜~。

用鼻子嗅氣味。你~~這是什麼味兒?

姓。

详细解释

1.形聲。从耳,門聲。本義:聽到。

2.同本義。

hear;

聞,知聲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聞耳之聰也。 —— 《墨子經上》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。 —— 《禮記·大學》聞佳人兮召予。 —— 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夜聞漢軍四面皆 楚歌。 —— 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。 —— 《後漢書·列女傳》聞屏障中。 —— 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聞舟中夜彈琵琶者,聽其音,錚錚然有京都聲。 —— 白居易《琵琶行(並序)》

聞聲不食(聽到動物的叫聲就不忍心吃它的肉);聞所不聞(聽到從未聽過的事情。也說聞所未聞);聞風響應(聽到風聲,便起而響應);聞雷失箸(比喻假借其他不相關的事來掩飾自己的實情);聞雞起舞(祖逖與劉琨共被同寢,夜半聞荒雞鳴,乃與琨起身舞劍。後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時奮起)

3.聽說;知道。

be told; know;

聞君行仁政。 —— 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其聞道也。 —— 唐· 韓愈《師說》聞道有先後。不可得聞。 —— 清· 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

聞問(通音訊,獲得音訊);聞道(聞知領會道理);聞說(聽說);聞得(聽說);聞知(聽說;知道)

4.接受 。

accept;

聞教(受教;領教);聞命(接受命令或教導);聞令(接受教誨)

5.傳佈,傳揚。

propagate;

賀蘭山下陣如雲,羽檄交馳日夕聞。 —— 王維《老將行》

聞誦(傳佈與稱道)

6.報告上級。

report;

聞達(向皇帝報告);聞問(通消息)

7.趁,乘 。

take advantage of;

聞早(趁早,趕早)

8.聞名,出名。

well-known;

名聞天下。 —— 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聞於諸侯。 —— 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聞達於諸侯。 —— 諸葛亮《出師表》以義聞於東南。 —— 明· 高啓《書博雞者事》

9.嗅;嗅到。

smell;

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即與之化矣。 —— 《孔子家語·六本》羅襦襟解,微聞薌澤。 —— 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

自不可聞

10.通「問」。詢問;問候。

inguire; extend gleetings to;

喪牛之兇,終莫之聞也。 —— 《易·旅象》謂他人昆,亦莫我聞。 —— 《詩·王風·葛藟》羣公先正,則不我聞。 —— 《詩·大雅·雲漢》

名词

1.知識;見聞。

knowledge;

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,始吾弗信。 —— 《莊子·秋水》博聞強志。 —— 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
聞見(見聞)

2.傳聞,聽到的事情;消息。

information;

求聞之若此。 —— 《呂氏春秋·慎行論》網羅天下放失舊聞。 —— 漢· 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

新聞;趣聞;要聞;舊聞;奇聞;見聞

3.聲望;威望。

popularity; prestige;

令聞令望。 —— 《詩·大雅·卷阿》前時之聞。 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傷仲永》草野之無聞者。 —— 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
聞達;聞譽之施(指身受美名);穢聞(醜惡的名聲)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無分切頁碼399頁,第12

聞知聲也。从耳門聲。

異體𦖫

䎽古文从昏。

附注徐鍇繫傳「知聞也」作「知聲也」。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古文从昏聲。」于省吾《殷契駢枝續編》:「(甲骨文)本象人之跪坐以手掩面傾耳以聽外警」之形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無云反頁碼960頁,第2行,第2

䎽知聲也。從耳門聲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960頁,第2行,第3

古文聞從昏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無分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366頁,第4許惟賢1028頁,第9

䎽知聲也。

段注往曰聽。來曰聞。《大學》曰:心不在焉。聽而不聞。引申之爲令聞廣譽。

从耳。門聲。

段注無分切。十二部。

古文从昏。

段注昏聲。

白话解释

闻,听说,了解。字形采用“耳”作边旁,“门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字形像人跽坐而以手附耳,表示仔細聽聞。金文形變,耳朵移至右下方,人字上又加三點飾筆。戰國文字轉為形聲字,或作從耳、昏聲,《說文》古文承此而來;或作從耳、門聲,篆文承此而來。隸書、楷書皆承篆文字形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聞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87頁,第11字
2陳昌治本第1003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756頁
4說文校箋第522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472頁,第5字
6說文今釋第1732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926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585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516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13頁,第4字
11標注說文第501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4157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1685頁【補遺】第17777頁
14通訓定聲第3216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038頁【崇文】第4149頁
16說文句讀第1703頁
17說文新證第842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582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101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