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画

6

iwef

fcb

voq

32227

10画

6

4134342511

上下结构

基本区U+810A

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,物体上形状像脊柱的部分,姓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51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982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948頁,第9

廣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資昔切,音積。說文》:背呂也。廣韻》:背脊。正字通》:背心也。手足之所不及,故謂之脊。釋名》:積也。積續骨節脈絡上下也。易・艮卦》〔註〕:夤,當脊之肉也。又,〈說卦〉:爲美脊。【疏】取其陽在中也。

又,物皆有脊。禮・內則》:狸去正脊。又,〈少儀〉夏右鰭。【註】鰭,脊也。

又,山脊。爾雅・釋山》:山脊,岡。【疏】孫炎云:長山之脊也。書・胤征》火炎崐岡〔傳〕:山脊曰岡。

又,喻地形。史記・張儀傳》:必折天下之脊。【註】常山於天下在北,有若人之背脊也。戰國策》:今梁者,天下之脊也。

又,《韻會》:理也。詩・小雅》:有倫有脊。【傳】脊,理也。

又,與㱴通,死骨也。周禮・秋官・蜡氏》掌除骴〔註〕:故書骴作脊。鄭司農云:脊讀爲㱴,謂死人骨也。

又,鳥名。詩・小雅》:脊令在原。【傳】脊令,雝渠也。飛則鳴,行則搖。

又,茅脊。前漢・郊祀志》:江淮閒,一茅三脊。【註】茅草有三脊,謂靈茅也。

注解

〔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脊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󰐗、⺼

〔脊〕字造字法是。本义是背中间的骨头。

〔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ǐ] ⑴ 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⑵ 中间高起的部分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脊的意思

ㄐㄧˇ

基本解释

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。~椎。~髓。~柱。~梁。~背。~椎动物。

中间高起的部分。山~。屋~。书~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本义:背中间的骨头。

2.同本义。

spine;

脊,背吕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举肺脊。 —— 《仪礼·特性礼》坎为美脊。 —— 《易·说卦传》或碎脑以折脊。 —— 李白《大猎赋》

脊杖(在罪犯脊背上施加的杖刑);脊令(脊令原。即“鹡鸰”,水鸟名。常比喻兄弟,或兄弟友爱,急难相顾)

3.物体上像脊梁骨似的隆起部分 。

backbone;

山脊;屋脊;脊封(书脊上的封皮)

4.理,条理。

reason;

有伦有脊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資昔切頁碼409頁,第4

𦟝

異體𦠗、脊

𦟝背呂也。从𠦬𠕎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津易反頁碼980頁,第7行,第1

𦟝背吕也。從肉,從𠦬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資昔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443頁,第1許惟賢1062頁,第5

𦟝背呂也。

段注《釋名》曰:脊,積也。積續骨節脈絡上下也。

𠦬。从肉。

段注兼骨,肉而成字也。資昔切。十六部。

白话解释

脊,后背上的椎骨。字形采用“、肉”会义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像人骨架的形狀。人骨除了頭殼、肩胛骨、四肢以外,就是脊椎。金文則像頭下脊骨兩側有肋骨的樣子。戰國文字不作頭形,在脊骨及兩旁肋骨下有「肉」形。篆文從?(ㄍㄨㄞ ɡuāi)、從肉。從「?」,指背上的脊椎骨;從「肉」,表示脊骨與肉是相連不分開的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楷書變作「脊」。

脊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08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1036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776頁
4說文校箋第540頁,第16字
5說文考正第485頁,第9字
6說文今釋第1789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3017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6048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595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22頁,第20字
11標注說文第518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4287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2005頁
14通訓定聲第2149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068頁【崇文】第4269頁
16說文句讀第1761頁
17說文新證第847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728頁,第4字
19古字釋要第1131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