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357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85頁,第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51頁,第5字
音《唐韻》:徒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大透切,𡘋音豆。《說文》:項也。《玉篇》:頸也。《博雅》:脰,項也。《左傳・襄十八年》:兩矢夾脰。【註】脰,頸也。《史記・田單傳》:自奮絕脰而死。【註】脰,頸。齊語也。
义又,脰鳴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梓人》:以脰鳴者。【註】脰鳴,鼃黽屬。
义又,鳥名。《爾雅・釋鳥》:燕,白脰烏。【疏】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。燕烏,白脰烏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脰,錯也。【又】饌也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音覩。柳宗元〈牛賦〉:牟肰而鳴,黃鍾滿脰;抵觸隆曦,日耕百畝。畝音姥。
音又,叶音渡。揚雄〈羽獵賦〉:角搶題注,䠞竦讋怖;魂亡魄失,觸輻關脰。
注解
〔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脰〕字拼音是dò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豆。
〔脰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肉,豆声。本义是脖子。
〔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òu] ⑴ 脖子、颈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脰的意思
脰
dòuㄉㄡˋ基本解释
◎脖子、颈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肉,豆声。本义:脖子。
2.同本义 neck。又
脰鸣(用颈项鸣叫)
3.“脰”假借为“头”,头颅。
head;
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,买五人之脰而函之。 —— 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4.咽喉。
throat;
咽,咽物也,…青、 徐谓之脰,物投其中,受而下之也。 —— 《释名·释形体》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徒候切頁碼第129頁,第22字續丁孫
脰
項也。从𠕎豆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笛奏反頁碼第334頁,第3行,第1字述
項也。從肉豆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曰:「兩矢夾脰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徒𠊱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669頁,第2字許惟賢第298頁,第8字
項也。
段注《頁部》曰:項,頭後也。按頭後卽頸後也。《左傳》曰:兩矢夾脰。《公羊傳》曰:宋萬搏閔公。絕其脰。注。脰,頸也。齊人語。《士虞禮》。膚祭三。取諸左膉上。注。膉,脰肉也。古文曰左股上。此字從肉。非從殳矛之殳聲。鄭意謂股者髀也。《禮經》多言髀不升。則取諸左股爲膚祭。非也。尋古文用字之例。假股爲膉正與假脾爲髀,假肫膞爲腨,假胳爲骼,假頭爲脰皆以異物同音相假借。股與膉當是同音。葢從肉役省聲。如坄疫豛皆從役省聲之比。役與益同部。此股非股肱字。注當云此字從肉從役省聲。非從殳矛之殳聲。今本脫誤不完。據賈疏云:鄭以殳與股不是形聲之類。其理未審。賈實錯解。而可證有非字。今本又奪非字。則更不可通矣。
从肉。豆聲。
段注徒𠊱切。四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領為總稱,前曰頸,曰亢,後曰項、曰脰。
脰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257頁,第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342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267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70頁,第4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61頁,第24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574頁,第8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996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2340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836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02頁,第19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66頁,第9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297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4463頁【補遺】第16670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391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341頁【崇文】第136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499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177頁,第5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419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425頁,第9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