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497頁,第1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44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12頁,第33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方六切,音福,《說文》:䔰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言采其葍。【傳】葍,惡菜也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葍,葍䔰。【註】大葉白華,根如指,正白,可啖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草》:葍,藑茅。【註】葍花有赤者爲藑。
义又,《博雅》:烏𪌥葍也。
音又,《唐韻古音》:方墨切,引《詩》叶求爾新特韻。
音又,去聲,音富。
义又,《集韻》或作𦽌、蕧。
卷目:考證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02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6頁,第58字
《爾雅・釋草》葍,葍䔰。〔註〕大葉白華。
謹照原文葍葍去下葍字。
《博雅》烏𪌥葍也。
謹照原文𪌥改麮。
注解
〔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葍〕字拼音是f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畐。
〔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ú] ⑴ 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,花叶似蕹菜而小,对农作物有害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葍的意思
葍
fúㄈㄨˊ基本解释
◎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,花叶似蕹菜而小,对农作物有害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草名。一种多年生的蔓草。又名“小旋花”、“面根藤儿” a kind of a grass。田野间到处都有,地下茎可蒸食,有甘味言采迫葍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我行其野》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方六切頁碼第20頁,第17字續丁孫
葍
䔰也。从艸畐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方菊反頁碼第77頁,第6行,第1字述
䔰也。從艸畐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方六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16頁,第2字許惟賢第50頁,第6字
䔰也。
段注見《釋艸》。郭云:大葉《白華》。根如指。正白。可啖。按《邶風》箋云:葑菲。二菜,蔓菁與葍之類也。皆上下可食。此根可啖之證也。郭又云:葍華有赤者爲藑。藑,葍一種耳。亦猶蔆苕華黃白異名。陸機云:葍有兩種。一種莖葉細而香。一種莖赤有臭氣。按毛公云葍惡菜。殆因有臭氣與。
从艸。畐聲。
段注方六切。古音在一部。
葍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37頁,第12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62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66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6頁,第13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2頁,第19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78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43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55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20頁,第4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5頁,第10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5頁,第3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22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576頁【補遺】第16217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895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66頁【崇文】第26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77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426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71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