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画

10

abio

tnef

exau

44331

13画

10

1225253414444

上中下结构

基本区U+84B8

指蒸汽、蒸腾、蒸发。蒸汽,蒸腾,蒸蒸日上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510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1050頁,第7

標點整理本: 第1019頁,第7

唐韻》:煑仍切,音烝。說文》:折麻中榦也。詩・小雅》:以薪以蒸。【箋】麤曰薪,細曰蒸。周禮・天官・甸師》:帥其徒,以薪蒸役內外饔之事。【註】自然小者曰蒸也。

又,衆也。詩・大雅》:天生蒸民。又,地名。吳越春秋》:吳王召公孫聖,使門人提之蒸丘。

又,通烝。爾雅・釋天》:冬祭曰蒸。【註】進品物也。

又,《類篇》:諸應切,音證 —— 氣之上達也。列子》〔註〕:溫蒸同乎炎火,音去聲。潘尼〈苦雨賦〉:氣觸石而結蒸,雲膚合而仰浮。

羣經音辨》:蒸,經典蒸祭之蒸多去草,以此爲薪蒸。

卷目:考證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609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67頁,第21

《周禮・天官・甸師》帥其徒,以薪蒸役內外饔之事。〔註〕自然小者曰蒸也。

謹照原文内外改外内。註改疏。

注解

〔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蒸〕字拼音是zhēng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烝、;、䒱、灬

〔蒸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烝声。本义是麻秆。

〔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ēng] ⑴ 热气上升⑵ 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⑶ 古代以麻秸、竹木制成的火炬⑷ 细小的木柴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蒸的意思

zhēngㄓㄥ

基本解释

热气上升。~汽。~腾。~发。~气(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)。~馏。云~霞蔚。~~日上。

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。~饼。~饺。~笼。

古代以麻秸、竹木制成的火炬。~烛。

细小的木柴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烝声。本义:麻秆。

2.同本义。

hemp stalk;

蒸,析麻中干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今俗谓之麻骨棓,古烛用之,故凡用麻干葭苇竹木为烛皆曰蒸。蒸,炬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故云烛用蒸也。 —— 《仪礼》疏

3.细小的木柴。

small firewood;

共祭祀之薪蒸材木。 —— 《周礼·委人》。注:“给炊及燎,粗者曰薪,细者曰蒸。”蒸间容蒸然者处下。 —— 《管子·弟子职》。注:“细薪也。”以薪以蒸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》

蒸薪(木柴)

4.以麻秸、竹木制成的火炬 。

torch;

蒸烛(古指以麻秆、竹木等制成的火炬)

5.中药炮制法之一 steaming。将药物隔水蒸熟,以便于制剂。如茯苓、厚朴蒸后易于切片。或加酒拌蒸,如大黄、地黄经蒸制后,熟大黄的泻下减弱,熟地黄便成温性而滋肾补血。

动词

1.假借为“烝”。气体上升。

evaporate;

蒸灵液以播云。 —— 嵇康《琴赋》。注:“气上貌。”阴阳陶蒸。 —— 张华《鹪鹩赋》。注:“气上山貌。”日气蒸云。 —— 《广东军务记》

蒸樊(热气郁勃上升);蒸郁(湿气旺盛上升)

2.同“烝”。古代祭祀时以牲之全体置于俎上。

sacrifice;

冬祭曰蒸。 —— 《尔雅》

蒸禋(祭祀)

3.烧煮。

steam;

素汤米饭蒸卷馒头。 —— 《西游记》

蒸粟(蒸熟的粟子是黄色的,因以蒸粟比喻黄色);蒸暑(闷热,暑热如蒸);蒸黎(蒸煮野菜)

形容词

1.同“烝”。众,多。

many;

天生蒸民。 —— 《孟子·告子上》立我蒸民。 —— 《列子·仲尼》莘莘蒸徒。 —— 左思《魏都赋》

蒸天价(满天地;通天地);蒸人(众人);蒸民(众民,人民);蒸庶(百姓,众民);蒸黎(民众)

2.热 。

hot;

蒸炎(形容气候闷热);蒸暑(形容盛暑天气闷热);蒸闷(闷热);蒸溽(湿热)

3.兴盛的样子 。

prosperous; thriving;

蒸蒸(兴盛的样子)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煑仍切頁碼29頁,第17

蒸麻中榦也。从艸烝聲。

䒱蒸或省火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振承反頁碼103頁,第5行,第1

䒱折麻中榦也。從艸烝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可以焼也。潘嶽《西征賦》注:菆井,即長安賣麻蒸市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103頁,第5行,第2

蒸或省火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煑仍切古音第六部頁碼175頁,第5許惟賢76頁,第14

䒱析麻中榦也。

段注析各本作折。誤。謂木(音匹刃切),其皮爲麻。其中莖謂之蒸。亦謂之菆。今俗所謂麻骨棓也。潘岳《西征賦》李注云:菆井卽渭城賣麻蒸市也。《毛詩傳》曰:粗曰薪。細曰蒸。《周禮・甸師》注云:大曰薪。小曰蒸。是凡言薪蒸者,皆不必專謂麻骨。古凡燭用蒸。《弟子職》云:蒸閒容蒸。《毛詩傳》云:蒸盡摍屋而繼之是也。

从艸。烝聲。

段注煑仍切。六部。

蒸或省火。

段注丞聲烝聲一也。《大射儀》注,《旣夕禮》注皆作此䒱。張淳,葉林宗所見《釋文》皆爾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菆,燭也。「蒸民」[一]訓衆,亦束麻(衆也)之引申。

訓衆之烝(如「烝民」)即蒸之借。因「析麻中榦」(束麻?)必叢,故引申為衆。[一]《詩•大雅•烝民》「天生烝民」。《毛傳》:「烝,衆也。」

白话解释

蒸,将麻杆从中间折断。字形采用“艸”作边旁,“烝”是声旁。,有的“蒸”字省略“火字底”。

字形解说

甲文有字,從廾持豆以祭,有獻祭意。字復有增從米、從來,示獻穀物形。字另有增從示,強調獻祭。學界有隸定此字為蒸。唯周金文和戰國文字均不見此形。至篆文明確始有蒸字,《說文》:「析麻中榦也。从艸、烝聲。」段注:「其皮為麻,其中莖謂之蒸,亦謂之菆。今俗所謂麻骨棓也。」段注又言:「《毛詩》傳曰:『粗曰薪,細曰蒸。』」見蒸字本用為麻骨名。篆文另有烝字,才是蒸發、蒸氣意的本字。《說文》:「烝,火气上行也。」段注:「此烝之本義,引伸之則烝進也。又引伸之則久也眾也。又引伸之則君也。又厚也。《左傳》凡下婬上謂之烝。」字至隸楷字形轉用作蒸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蒸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5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89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82頁
4說文校箋第40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33頁,第16字
6說文今釋第120頁,第8字
7說文約注第234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84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87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23頁,第4字
11標注說文第40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327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860頁【補遺】第16258頁
14通訓定聲第262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00頁【崇文】第397頁
16說文句讀第120頁
17章授筆記第50頁,第9字
18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549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92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