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808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75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50頁,第7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補浪切,牓去聲。《說文》:毀也。《廣雅》:惡也。《玉篇》:誹也、對也,人道其惡也。《增韻》:訕也。《左傳・莊二十二年》:羈旅之臣,敢辱高位,以速官謗。《史記・孝文紀》:朝有進善之旌,誹謗之木。《戰國策》:樂羊反而語功,文侯示之謗書一篋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逋旁切,牓平聲 —— 義同。
义《正字通》本作𧩂。《字彙》从俗作謗,非。
注解
〔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謗〕字拼音是bà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旁。
〔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àng] ⑴ 见“谤”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谤的意思
谤謗
bàngㄅㄤˋ基本解释
①恶意攻击别人,说别人的坏话。~讥。~讪。~议。~毁。诽~。
②责备。~木(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,后代仿效。亦称“华表木”)。“厉王虐,国人~王”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兼会意。从言,旁声。本义: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。
2.同本义。
criticise openly;
谤,毁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按,谤者道人之实,事与诬谮不同。大言曰谤,小言曰诽,曰讥。厉王虐,国人谤王。 —— 《国语·周语上》有能谤讥于市朝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齐策》以致天下怨谤也。 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谤书(攻击别人或揭发别人隐私的文书;亦专指《史记》)
3.诽谤。
defame; slander;
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 —— 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是故事修而谤兴。 —— 唐· 韩愈《原毁》
谤言(公开指责他人的话。同谤议);谤誉(毁谤或赞誉)
4.诅咒。
curse;
进胙者莫不谤令尹。 —— 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七年》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補浪切頁碼第73頁,第6字續丁孫
𧩂
異體謗
毀也。从言㫄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補盎反頁碼第215頁,第7行,第2字述
毀也。從言㫄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補浪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385頁,第4字許惟賢第173頁,第11字
毁也。
段注謗之言旁也。旁,溥也。大言之過其實。《諭語》。子貢方人。假方爲謗。
从言。旁聲。
段注補浪切。十部。
白话解释
谤,诋毁、中伤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旁”作声旁。
謗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45頁,第1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08頁,第1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66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99頁,第19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94頁,第5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331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577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343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493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59頁,第3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00頁,第13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751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3042頁【補遺】第16446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670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07頁【崇文】第82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86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63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263頁,第1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