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

zhū ㄓㄨ

16画

9

eftj|gefj

mojka

gqbm

14260

15画

8

135333412132511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8C6C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:豕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867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198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1174頁,第7

唐韻》:陟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張如切,𡘋著平聲。說文》:豕而三毛叢居者。爾雅・釋獸》:豕子,豬。【註】今亦曰彘,江東呼豨,皆通名。揚子《方言》:吳揚之閒謂之豬子。𡌨》:豬性𤰞而率。揚子《𤣥》:出野見虛,有虎牧豬。

又,山豬,卽豪豬也。詳前豪字註。

又,嶺南有嬾婦豬。桂海虞衡志》:嬾婦似山豬而小,喜食禾,田夫以機軸織絍之器掛田所,則不復近。

又,貓豬。楊愼《丹鉛錄》:毛犀,卽彖也,善知吉凶,古人呼爲貓豬,交廣人謂之豬神。

又,石豬。〈蜀志〉:蜻蛉縣有石豬,子母數千頭,傳言夷昔牧豬于此,一朝豬化爲石。

又,官名。〈魏志・東夷傳〉:夫餘國以六畜名官,一曰豬加。

又,草名。博雅》:伏豬,木禾也。

又,藥名。本草綱目》:陶弘景曰:豬苓,其塊黑似豬屎,故名。互詳前豕、豨二字註。

又,山水名。山海經》:渠豬之山,渠豬之水出焉,而南流注于河。

又,湫名。北夢瑣言》:邛州有湫,有牝豕出入,號豬龍湫。

又,州名。唐書・地理志》:豬拔州,隸隴右道。

又,《廣韻》:豬口,地名。亦作䐗。晉書・甘卓傳》:軍次豬口。又,〈閔公承傳〉作䐗口。

又,《韻會》:通作瀦,水所停也。書・禹貢》:大野既豬。【孔傳】大野,澤名;水所停曰豬。【蔡傳】水蓄而復流者謂之豬。左傳・襄二十五年》:規偃豬。【註】下濕之地。

又,孟豬,澤名。通作諸。書・禹貢》:被孟豬。【蔡傳】〈地志〉:在梁國雎陽東北〔雎陽之「雎」,應為「睢」形誤。本作:在梁國睢陽東北〕,今南京虞城縣西北孟諸澤是也。左傳・僖二十八年》及《爾雅・釋地》作孟諸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照迦切,音遮。左傳・定十四年》:宋野人歌曰:既定爾婁豬,盍歸吾艾豭。干寶讀。

廣韻》:俗作猪。

注解

〔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豕部

〔豬〕字拼音是zh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豕、者

〔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ū] ⑴ 哺乳動物。軀體肥滿,四肢短小,頭大,鼻和嘴長,眼小耳大。《説文•豕部》:“豬,豕而三毛叢居者。”⑵ 小豬。《爾雅•釋獸》:“豕子,豬。”⑶ 水停聚的地方。後作“潴”。《書•禹貢》:“大野既豬,東原底平。”⑷ 十二生肖之一。詳見“亥”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豬的意思

zhūㄓㄨ

基本解释

哺乳動物。軀體肥滿,四肢短小,頭大,鼻和嘴長,眼小耳大。《説文•豕部》:“豬,豕而三毛叢居者。”

小豬。《爾雅•釋獸》:“豕子,豬。”

水停聚的地方。後作“潴”。《書•禹貢》:“大野既豬,東原底平。”

十二生肖之一。詳見“亥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豬隻 swine; hog; pig,組成豬科(Suidae)的各種哺乳動物的任一種,四肢短小,尾短,體毛稀疏,鼻面短凹或平直,耳大下垂或前挺,被毛較粗,有黑、白或黑白花等色,汁腺不發達,熱時喜浸水散熱;特指家養種的成員。

豬,豕而三毛叢居者。从豕,者聲。 —— 《說文》。按,豕子也。

豬魈(豬怪;豬精);豬膀胱(又稱“豬尿泡”、“豬胞”、“豬尿脬”、“豬脬”);小豬(又叫“豬牙子”、“豬仔”、“豬娃”、“豬娃子”);母豬(又叫“豬婆”、“豬婆子”、“豬娘”)

2.十二生肖之一,配地支的“亥” 。

swine;

屬豬的;豬年(俗稱十二生肖之一豬所代表的年份,即亥年)

通“瀦”。水積聚(of water)accumulate 大野既豬。——《書·禹貢》 規偃豬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 以豬畜水。——《周禮·地官·稻人》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下反切陟魚切頁碼315頁,第2

豬豕而三毛叢居者。从豕者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八反切展魚反頁碼782頁,第1行,第2

豬豕而三毛叢居者。從豕者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下反切陟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816頁,第2許惟賢794頁,第2

豬豕而三毛叢凥者。

段注凥舊作居。今正。三毛叢凥,謂一孔生三毛也。說見蘇頌《本艸圖經》犀下。今之豕皆然。

从豕。者聲。

段注陟魚切。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猪,体毛稀疏、群居的猪。字形采用“豕”作边旁,“者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從豬、者聲,戰國文字第一例承自其形,第二例則已隸化。篆文形,更能看清從豕為形,以者表聲。從豕以表其義為豕,以者表聲,並不示義。楷書之形,顯承戰國文字第二例而來。以上諸形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豬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23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786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601頁
4說文校箋第403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377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1360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318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467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008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46頁,第5字
11標注說文第390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3239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9435頁【補遺】第17431頁
14通訓定聲第1750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816頁【崇文】第3261頁
16說文句讀第1294頁
17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378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902頁,第1字